访问主要内容
国际纵横

亚太非洲26亿人活在寨卡病毒风险区

发表时间:

寨卡病毒早在1947年就被发现,但一直未被认为对人类健康形成主要威胁。直到巴西去年出现该病毒大爆发,并导致受感染的妇女生出小头畸形儿,才引起了全球的关注。

图为巴西一名疑似患有寨卡病毒导致头颅畸形婴儿
图为巴西一名疑似患有寨卡病毒导致头颅畸形婴儿 路透社照片
广告

2016年9月1日,英国医学刊物柳叶刀传染病(The Lancet Infectious Diseases)最新研究报告显示,生活在亚洲和非洲部分地区的26亿人可能存在感染的风险,相当于三分之一的全球人口。最可能受到寨卡病毒感染的国家包括印度、中国、 菲律宾、印度尼西亚、尼日利亚、越南、巴基斯坦和孟加拉国。风险最大的是印度,12亿人受到威胁,其次为:中国2亿4200万人,印尼1亿9700万人,尼日利亚1亿7800万人,巴基斯坦1亿6800万人,孟加拉1亿6300万人,而亚洲国家越南,菲律宾,泰国和非洲国家民主刚果,坦桑尼亚,苏丹等国都属于寨卡病毒的风险区内。

但在目前,寨卡病毒感染的病例主要集中于南美洲的巴西,和美国的迈阿密。今年2月,世界卫生组织宣布,寨卡病毒的传播成为全球紧急事件,该流行病已经至少出现在70个国家。在过去的几周,新加坡有100多人患病,随后该病毒开始在美国佛罗里达州蔓延。

据报道,科学家是基于该病毒在南美地区新的传播路径、气候和蚊子活动才得出的这一预测的。为了找出寨卡病毒 可能的未来传播范围,研究者们检查了美洲受感染地区人们前往非洲和亚洲的路线,并且结合了当地情况,包括蚊子Aedes种群的评估。他们将登革热作为研究寨卡病毒的 模型,因为这两种病毒都是通过蚊子传播,具有一定的相似性,虽然登革热不像寨卡可以通过性关系和血液而传播。

亚太地区和非洲距离南美洲遥远,为什么南美洲的寨卡病毒会扩散到亚太地区个非洲呢?这主要由于一些有可能传染塞卡病毒的热带蚊子在亚太地区和非洲也能找到适合它们滋生的气候条件。而由于全球人口的大流动,进入寨卡病毒区域的外国人会在自己感染后,再通过性关系和血液把病毒传给别人。最新报告显示:在每年路经南美地区飞机场前往亚太地区和非洲的旅客中,百分之七十分属于10个国家,其中中国人238 415人,日本人179 926人,以色列人106 365,澳大利亚人96 430人。

据最新的研究数字,寨卡病毒Zika的传染威胁着26亿人,这一数字从何而来?是否夸大了传染的威胁?对此,科学家的回答是:在亚太地区和非洲,生活的环境气候都适合传播寨卡病毒的蚊子的滋生繁殖,因此理论上来说:在亚太地区和非洲的26亿人都面临被传染的危险,和登革热的传染风险一样。26亿人的数字是建立在最稳妥的估算之上。事实上,美洲的寨卡病毒曾经传播到了亚洲,导致法属波利尼西亚群岛和其他太平洋岛屿在2013年和2014年出现寨卡病毒的大爆发。

英国雷丁大学的病毒学教授Ben Neuman还指出,一旦病毒开始在本地通过本地蚊子传播,而不只是由旅行的人传播,它还可以在动物身上传播,从而变得尤其难以根除。现在还有机会阻止寨卡病毒的传播,通过各种隔离措施,停止不必要传播,从而避免人们遭受痛苦。

这些科学家也表示:这项研究的结论可能高估了面临寨卡病毒风险的人数,因为他们不知道寨卡病毒过去是否已 经传播到这些地区,以及人们是否来得及开发疫苗。超过三分之二的寨卡病毒感染者不会出现生病迹象,感染该病毒的症状很轻微,所以监测系统可能已经错过了感 染案例。

这些科学家希望,他们的新研究将帮助官员就该病毒一些最严重的影响提前做好计划。参与这项研究的加拿大多伦多圣迈克尔医院传染病医生和科学家Kamran Khan博士表示,对于 医疗资源有限的国家,这项可能帮助他们尽可能有效地使用资源。

国际医学界对于寨卡病毒及其风险影响,还存在诸多未知数。对此,参与该项研究的一些专家指出,要预期寨卡病毒的影响,很大程度上还取决于人们是否能接触到这种病毒。现在这点还不得而知。阿姆斯特丹大学的Abraham Goorhuis博士表示,没有人观察到这点,因为不知道人们是否对该病毒具有免疫力。另一个未知点是,那些从非洲寨卡地区回来的人们是否会在亚洲出现疫情的时候被隔离,从而阻止病毒的进一步蔓延。亚洲的寨卡病毒和非洲的寨卡病毒的不同之处,从1947年就在非洲发现的原始寨卡病毒的传播路径,等等方面,目前还尚不清楚。

这位博士还指出,大约一年左右,寨卡病毒有可能因为循环而最终自行消亡。一个相关的病毒,基孔肯雅热最近就有这样的表现。

从1947年就在非洲发现了原始寨卡病毒,但该病毒一直未对人类健康形成主要威胁。直到巴西去年出现寨卡病毒大爆发,并显示该病毒可导致受感染的妇女生出小头畸形儿,才引起了全球的关注。最新寨卡传染病例当属新加坡,从8月27日发现首例本土传播病例后,28日激增至41例,29日增至56例。仅仅四天间,寨卡病毒感染总人数已增至82人。可见传染速度惊人。

寨卡病毒主要通过蚊子叮咬传播,性接触也是传播途径之一。孕妇一旦被感染,可能导致胎儿发育异常,出现小头症等问题。目前尚无有效的疗法和疫苗。为控制疫情发展,新加坡政府开展了大规模灭蚊行动,还建议出现皮疹、发热等疑似寨卡病毒感染症状的孕妇及早进行病毒检测。

寨卡病毒属黄病毒科,黄病毒属,单股正链RNA病毒,直径20nm,是一种通过蚊虫进行传播的虫媒病毒,宿主不明确,主要在野生灵长类动物和栖息在树上的蚊 子,如非洲伊蚊中循环。该病毒最早于1947年偶然通过黄热病监测网络在乌干达寨卡丛林的恒河猴中发现,随后于1952年在乌干达和坦桑尼亚人群中发现。

几十年中,寨卡病毒活动一直比较隐匿,仅在赤道周围的非洲、美洲、亚洲和太平洋地区有寨卡病毒感染散发病例。最早一次暴发流行是2007年发生在西太平洋密克罗尼亚群 岛的雅铺岛,更大的一次流行于2013年-2014年发生在大洋洲的法属波利尼西亚,感染了约32000人。

伊蚊还传播黄病毒科中的另外三种病毒,包括登 革热病毒、基孔肯雅病毒和黄热病毒,也主要在热带和亚热带地区流行。几十年前,非洲的研究者注意到伊蚊传播的寨卡病毒疫情莫名其妙地跟随伊蚊传播基孔肯雅 病毒疫情之后。类似的规律开始于2013年,当基孔肯雅病毒从西到东传播时,寨卡病毒紧跟而来。

 

 

电邮新闻头条新闻就在您的每日新闻信里

下载法广应用程序跟踪国际时事

浏览其他章节
页面未找到

您尝试访问的内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