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问主要内容
国际纵横

南海争端新动向与解决分歧的前景

发表时间:

听众朋友,在上次的节目中我们为您介绍了南海仲裁案出炉之后一年来的一些情况,特别是杜特尔特上台执政,中菲关系出现了戏剧性的大变化。杜特尔特奉行“亲华远美”立场,不仅改善了菲律宾与中国因南海岛屿主权争议而导致的紧张关系,更颠覆了美国在南海的战略布局。有分析指出,南海仲裁案结果出炉不到一年,北京挟著一带一路投资全球的倡议,分别与菲律宾、越南一对一协商。菲、越不约而同弹性调整南海战略,以接轨一带一路战略,争取中方的投资活水,带动国内经济发展。

国际纵横
国际纵横
广告

越南方面在这一年中也有变化。越南是南海争端的重要一方,中越更曾数度开战。1974年,北京先是和南越西贡政权交火,夺下了西沙群岛;1988年,北京和统一后的越南在南沙赤瓜礁打了一仗,最后获胜,巩固了对赤瓜礁的控制。不过越南很早就开始探勘南海油气资源,1974年与当时的苏联成立越苏石油公司,开採石油;1978年后,与美、英、法、日、俄、印等国家数十家石油公司签署勘探开发合约,招标区域逾百处。越南在南海开採的油气资源的产值在其国内生产总值中占有相当大的比例,被认为是南海争端中的最大既得利益者。台湾学者林廷辉撰文分析指出,菲律宾此前的南海政策,是拉著美日,配合美国“重返亚太政策”,强化军事同盟;越南则是一方面与中国交好,一方面安抚国内民族主义,另一方面把美、俄、印、日等国油商拉在自己身边,让域外的国家间接防卫越南。开採石油的利润,让越南得以有能力向俄罗斯等国家购买武器,壮大海军。

中国首个深水油气田钻井平台“海洋石油981”自2012年开始在南海执行任务,使南海冲突升温。2014年,越南要求中方撤回钻油平台,中方则宣布平台附近为禁航区,引爆双方上百艘船舰相互冲撞。因适逢中越西沙之战40周年,激起越南民众反中情绪,从和平示威演变為排华暴动。中越关系因而陷入低潮。2016年7月之后,中越开始加强对话,这源自于南海仲裁案出炉后,北京当局争取与每个国家进行一对一的对话。之后,越南领导人频繁访问中国。一度低迷的中越关係逐渐回暖。越南新任总理阮春福2016年访问中国大陆。越南共產党总书记阮富仲今年1月率党政高层团访问中国大陆,获高规格接待,中越在经贸合作、投资与贷款、「一带一路」战略对接「两廊一圈」等方面达成多项共识。对於南海争议,阮富仲访陆时,中越达成「关於指导解决中越海上问题基本原则协议」,双方允诺共同管控海上分歧,不使局势扩大,啟动边界谈判机制,商谈南海共同问题。2017年5月,越南国家主席陈大光对中国进行国是访问,并出席北京举办的一带一路峰会,以及在北京举办的2017年中越经贸合作论坛。中越企业签署有关牛奶、旅游、稻米加工等多项协议。

越南原本对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TPP冀望极深,因为美国是越南的最大出口市场,2016年占比22%,TPP可减少越南出口至美国市场的关税成本,带动出口。而且越南是TPP成员国中工资极低的国家,还可望吸引其他国家至越南设厂。特朗普上台之后,美国退出TPP,越南只好在经济上拥抱“一带一路”,但在地缘战略上始终没有放弃两手策略,例如允诺购买俄罗斯、印度等国武器,还获得日本提供海上巡逻船以及228亿日圆的贷款等。越南外交部今年6月15日表示,外国未经越南允许在南中国海有争议海域进行的活动属于非法,要求中国在这一地区采取负责任和有建设意义的行动。美国战略分析家贝克(Rodger Baker)说,越南在美中关系中扮演了一个微妙的角色,因为越南在南中国海问题对中国态度强硬,美国特朗普政府可能会利用越南在这一地区对抗中国。美国前驻越南大使迈克拉克最近表示:“越南希望从美国获得稳定和不断强化的经济关系,也希望美国继续留在东南亚地区、平衡中国的影响力。”

就南海争端的解决前景,中国社科院世经政所国际战略室主任薛力最近撰文指出,复杂的南海问题,正处于一个有利的时间窗口,中国应抓住机会,调整南海应对思路、制定南海新方略,即从“维权维稳之争”转向“设计多边共赢方案并主导争端解决进程”。这个新方略将有力推进南海争端解决进程,从而为“东南亚海丝枢纽”建设扫除主要障碍。他认为,基于岛礁归属与海洋权益的不同主张,南海争端在2009年后大致分为两个阵营:中国大陆与中国台湾为一方,东盟四个声索国为一方。东盟非声索国的多数、以欧美日澳为代表的南海域外国家事实上支持东盟声索国的主张,少数东盟非声索国、俄罗斯、韩国,以及一些区域外国家持相对中立的立场。东盟声索国之间在南沙也存在一些岛礁归属与海洋权益争端,但这些矛盾暂时被它们与中国之间的争端所“遮蔽”了。

目前南海处于相对平静期,但经过几年的演化,围绕南海问题已经形成了三层博弈:中美之间、中国与东盟声索国之间、中国与东盟之间。其中中美博弈成为首要矛盾,东盟声索国借助东盟平台与中国进行博弈的趋势日益明显。南海问题已经成为中国-东盟关系的短板并且是外界观察中国外交政策走向的一个风向标,因而成为美国实施亚太力量再平衡的抓手之一。中国主张强化与东盟的政治经济文化合作、推进南海功能领域合作以弱化南海问题在彼此关系中的分量,并为此进行了大量的努力,也取得了相当的进展,特别是在经济合作方面。但这些并未减弱东盟国家特别是东盟声索国在安全领域对中国的疑虑。南海问题是东盟国家最为关注的地区安全问题,将之当作推行东盟共同对外安全政策的试金石。它们认为,过去几年中国在南海问题上变得更为强硬了,随着中国实力的进一步提升,自己在南海问题上将处于更为不利的地位,因而大力推进南海问题的国际化,在安全问题上更多地依靠域外国家特别是美国的力量。南海争端不大可能在短时期内获得彻底解决。但有可能搭建起彻底解决的框架,使之不成为声索国之间推进全面合作的重大障碍。这需要相对宽松的外部环境与比较和缓的内部环境。外部环境指区域外大国的干预程度,其中以美国为代表。内部环境主要指声索方内部的政治氛围以及由此导致的声索方之间的政治关系。

中国南海问题研究院院长吴士存认为,影响未来南海形势发展的主要因素有四个方面:其一,美国将会继续在南海以航行自由行动为名,挑战中国在南海的权利和主张。今年5月,美军开展了特朗普上台以来的首次南海航行自由行动,派遣“杜威”号导弹驱逐舰进入中国南沙美济礁邻近海域。6月,美国防长马蒂斯在香格里拉对话会期间明确表示,美军将继续开展南海航行自由行动。同月举行的首次中美外交安全对话期间,美国国务卿蒂勒森亦表示,美国对南海问题的立场没有变化,不希望改变现状。因此,美军“航行自由行动”的海域和方式都可能出现新的变化,但绝对不会停止或放弃南海航行自由行动计划。其二,美、日等域外力量势必将利用中国南沙岛礁建设及其军事设施部署继续炒作南海军事化问题。美日联手在南海维持常态化的军事存在已成现实。为加强南海地区公共服务产品供给,中国将会继续在南海岛礁修建民用设施;同时,中国也将评估南海地区安全形势发展,修建必要的和用于防御目的的军事设施。其三,南海仲裁案的潜在影响仍不可忽视。2017年香格里拉对话会期间,三国再次一致表示,仲裁裁决具有法律拘束力,并要求有关各方遵守裁决结果。有关声索国仍可能依据裁决对中国在断续线内资源开发历史性权利的否定,伺机扩大岛礁建设、海域管控、油气和渔业资源开发等单边活动。四是目前中国与东盟十国虽已完成“准则” 框架磋商,随着“准则”磋商谈判进入实质阶段,围绕“准则”核心条款所涉及的某些关键问题的分歧可能会更加突出,达成共识的难度不容低估,甚至不能排除陷入僵局的可能性。

电邮新闻头条新闻就在您的每日新闻信里

下载法广应用程序跟踪国际时事

浏览其他章节
页面未找到

您尝试访问的内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