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问主要内容
要闻分析

“张扣扣年三十,连杀一家三人案”引发中国网民热议

发表时间:

2月15日,刚刚过去的中国农历大年三十当天,中国陕西省汉中市南郑区新集镇王坪村14组却发生了一起,在随后震惊全国的恶行杀人事件。现年35岁的犯罪嫌疑人张扣扣在行凶时,将邻居王自新(男,71岁)及其长子王校军(47岁)当场杀死,并将王自新的三子王正军(39岁)刺伤后,经抢救无效死亡。案发后,曾于2001年至2003年在新疆武警部队服役的张扣扣,在当地政府安保力量的围捕之下,于两天后在17日7点45分前往新集派出所投案自首。事发后有报道显示,张扣扣之所以选择在大年三十合家团圆之际,对自己多年的邻居一家开启杀戮,则与22年前其母之死一案有关。

网上流传犯罪嫌疑人张扣扣住宅资料图片
网上流传犯罪嫌疑人张扣扣住宅资料图片 DR网络图片
广告

而在当时导致年幼的张扣扣遭遇丧母不幸的结果,正是起源于张家与邻居王家之间发生的一次肢体争端和武斗事件。一时间,结果王氏一家3条人命的张扣扣被冠以了“为母复仇”的头衔。有报道介绍,他在行凶后也确曾高喊过“22年了,今天我终于把仇报了!”一言。顿时,中国大陆网民们对如何看待张扣扣杀人案,及其杀人动机的争论成为了新年来,中国社会舆论关注的焦点话题之一。下文也将为您就围绕该案的关键细节,及同情或反对张扣扣行凶事件的各方论点做出介绍和分析。

详解张扣扣杀人事件必须要介绍及讨论,围绕此案发生前后22年,两件不同案件的经过和关系。为了给予读者进行自我判断之便,笔者认为有必要首先将张扣扣母亲之死案,及张扣扣此次行凶的杀人事件加以区分介绍。因此,综合官方通报及网络上流传的村民回忆,1996年8月27日那天,张扣扣的母亲汪秀萍因琐事与邻居王正军、及其二哥王富军发生争吵并撕打。随着冲突加剧,汪秀萍遂拿一节扁铁,在王正军左额部和左脸部各打一下。当时并未成年的王正军后从路边捡起了一根木棍,向汪秀萍头部猛击一下,致其重伤后死亡。

另据曾受理此案的南郑县法院判决书显示,由于王正军时年未满18岁,且能坦白认罪,其父王自新已代为死者支付了王家口中“八千余元的”殡葬费,加之法院认为汪秀萍本人对此案起因上和打架过程中具“有严重过错行为”,决定对被告人王正军从轻处罚,以故意伤害(致人死亡)罪,判处其有期徒刑7年。此外,在对死者家属的民事赔偿方面,院方以王正军系在校学生,又未成年,且被告方表示家庭经济困难,确实无力全额赔偿原告所要求的24万人民币经济损失为由,令其父亲王自新一次性偿付于死者的丈夫张福如,附带民事诉讼经济损失9639.3元。而在这当时,在今年于两个邻里之间再度掀起血案的张扣扣才13岁。

据最新报道显示,尽管他的父亲张福如于近日声称,在得知自己的儿子张扣扣杀人潜逃后,前者则回忆道“从他(指张扣扣)妈妈死后,从未听他谈起过此事,也从未想过他会做出杀人的事情来。”但事件发生后,大多数大陆媒体的初步报道和引述网络上,对此案目击者的回忆则普遍认为,张扣扣对死者王自新一家三名男性的行凶,确实应与他在多年来因母亲之死怀抱不放的仇恨有关。事实上,在接连持刀突然袭击了王氏父子三人后,张扣扣还返回自己家中,拿起菜刀和自制燃烧瓶,破坏及点燃了死者王校军的汽车后才逃离现场。案发后,当人们尝试回顾和分析张扣扣杀人案件的动机和真相时,则面临着无比的困难和干扰。常言道“清官难断家务事”,更何况这是一场发生在邻里之间,祸根早已埋下长达20多年,致使多名当事人死亡的不幸争端事件呢?

正因如此,各方观点中可以被简化分为那些认为两案必须连着看待,及持反对观点的派别进行分析。首先对前一派来说,依照我们所熟知的中国传统故事及相关名言,诸如“君子报仇十年不晚”,或类似名著《水浒传》中武松为兄报仇的“以血还血”的平民价值观,此种前现代法治时代下的传统观念,也成为了当人们在审视此案中,上述观点并不难被社会大众所排斥的重要促因之一。与此同时,中国现有司法机制在以往解决基层民众利益冲突中,易被外力影响,促成公法不彰的不佳记录也使得更多的人能对张扣扣的处境加以同情,或在官方定论未下之前就提前对本案做出道德站队。

也正是在这种逻辑下,尽管犯罪嫌疑人张扣扣的罪行遭到同情者们的谴责,但他的动机还甚至被部分人士冠以了所谓“孝子复仇”的定性。而反对将两案并为一案,或那些反对以道德评论看待刑事案件的人们则强调,就算张扣扣在其母死去22年后,仅出于复仇动机而造成惨案,这种血亲复仇的原始正义行为,及采取私刑暴力的现象并不应在现代国家和拥有法律体制的社会中,得到院方的谅解。他们则强调所谓事实为依据,现有法律为准绳的判断。更有甚者认为,张扣扣丧母案在22年前就已宣判,当时作为受害人张家也并为上诉,该判决既具有法律效力。因此,它不能将此案嫌犯张扣扣的杀人动机合法化。

值得一提的是,当旁观者们对该事件对错争论不休时,接连有关张扣扣母亲死亡案件的民间调查故事,及针对此案的所谓“内幕”和“细节”,这些真假难辨且易陷入各持一词,“你说我说”陷阱的报道持续出现在网民们的眼前。由于民众对中国司法公正并不抱有崇高的信任感,及先发案件距今早已年代久远,相关事件的真相早已离我们远去。但毫无疑问的是,张扣扣将为他的杀人罪行而付出沉重代价。此案中,未来院方将如何分析、判断犯罪嫌疑人的违法行为和犯罪逻辑则极为重要,且应起到具有借鉴性的效应。而一个来自官方详细的调查分析和公平合法的判决结果,则能使道德及法律在这一悲剧故事中,于结尾处得以共存。

电邮新闻头条新闻就在您的每日新闻信里

下载法广应用程序跟踪国际时事

浏览其他章节
页面未找到

您尝试访问的内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