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问主要内容
观察中国

“六四”一日未获平反,始终无法叫人释怀 

发表时间:

又见“六四”,又是一年一度悼念那个历史悲壮时刻的日子。29年来香港市民一如既往举行悼念六四的活动,在海内外引起广泛关注。今天的观察中国,要向大家介绍有关“六四”悼念活动的分析评论。 

2018年6月4日在香港维多利亚公园举行悼念六四烛光晚会
2018年6月4日在香港维多利亚公园举行悼念六四烛光晚会 REUTERS/Bobby Yip
广告

香港《苹果日报》署名卢峰的社论称:“29年前的晚上,我们耳边响起各种暴力的声音,有坦克车履带在长安大街滚动的声音,有子弹穿破学生、市民皮肉的爆裂声,有冲锋枪震耳欲聋的响声,有民主女神像被推倒压毁隆然巨响,还有枪炮暴力火力下学生平民无助的呼号声。今夜的长安大街不再有坦克车滚动的声音,也没有大批军队边开枪杀人边进城的景象,长安大街、北京城已变了样子,当年在木樨地、长安大街倒下的年轻人若回来也许不太认得眼前的光景。然而,暴力的声音沉静了,29年前那一夜的暴力没有过去,暴力的本质也没有改变。任何胆敢坚持八九民运旗帜的人都立时成为暴力专政的对象,任何被视为八九民运象征的人、物、事、语言都在暴力下被掩藏、被灭声,天安门母亲仍不能公开悼念祭祀孩子与丈夫,想为六四讨回公道的维权律师、知识分子被旅游、被软禁。”

香港《经济日报》的报导称:“人民日报社旗下《环球时报》总编辑胡锡进在Twitter发帖称,尽管香港等地有零星纪念活动,但当年没有做到的事,今天‘更不会做到’。胡锡进在推文表示,中国其实已经对六四事件做了全面总结,之后就不会再提起,要令社会彻底走出事件的阴影,避免争论。他形容这是非常成功的策略,六四只让中国‘痛苦了一次’,没有成为长期的噩梦。他并称,六四只是一件历史事件,而不是‘现实的纠结’,而这个‘不争论政策’更对中国经济起飞带来贡献。对于美国国务卿蓬佩奥的声明,指‘六四之魂未安息’,胡在推文表示,这个声明‘代表了西方世界干预中国政治进程的一种愿望。但这很徒劳。这一声明必将被中国漠视,使之成为这位国务卿毫无疑义的一次作秀。’”

香港《01周报》的社论称:“六四事件29周年,当日义愤填膺的青年已然步过不惑之年,往昔痛心疾首的中年则已年近古稀乃至耄耋。世代更替,近年来,六四传承的问题掀起不少争议,一些经历六四的港人批评年轻世代遗忘历史,不愿背负争取平反六四的责任。部分青年对六四的看法更与上一辈南辕北辙,尤其是占中过后,大专学生会多由本土派控制,他们为突显与传统泛民之别,纷纷宣布不再参与维园六四烛光晚会,改为举办论坛或自行发起悼念活动,甚至妄言六四事件与港人无关”,“对于今日年轻人来说,六四也许不再是最重要的历史记忆;但这是客观环境使然,并非新世代刻意遗忘,正如中生代对抗日、文革,乃至五四运动感到遥远。”

香港《明报》的社论称:“本港六四悼念活动,正处于近年最艰难时期。这边厢,有人声称高喊‘结束一党专政’可能违宪,甚至影响参选资格;那边厢,部分年轻人则基于身分政治,拒绝传承烛光,不再参与六四纪念活动。香港与内地关系无法切割,是客观政治现实,当内地的‘道路自信’愈来愈强,港人愈需要坚持平反六四,呼吁世人毋忘历史。”“当日上街抗议六四镇压的年轻人,如今发鬓渐白,不少死难者的父母已含恨而终,家属多年来坚持要求当局公布真相、道歉及赔偿,迄今未有回音。由遇难者亲属组成的‘天安门母亲’,近日发表公开信,提到29年来已有51位难属过世。明年便是八九民运30周年,六四一日未获平反,始终无法叫人释怀。”“过去20多年深化改革的成就,令内地的‘道路自信’和‘制度自信’愈来愈强,然而当局必须面对历史,承认当年六四镇压手法太暴烈,不应将整件事淡化为‘1989年春夏之交一场政治风波’。”

电邮新闻头条新闻就在您的每日新闻信里

下载法广应用程序跟踪国际时事

页面未找到

您尝试访问的内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