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问主要内容
法国文艺欣赏

吉美《亚洲看世界》特展呈现古地图史鉴价值与艺术风华

发表时间:

法国国立亚洲艺术吉美博物馆(Musée national des Arts asiatiques-Guimet)今夏推出了一个别出心裁的《亚洲看世界》的展览,同时这也是吉美博物馆首次以亚洲古地图为主题的特展。

吉美博物馆《亚洲看世界》特展宣传海报
吉美博物馆《亚洲看世界》特展宣传海报 吉美博物馆官网截图
广告

该展的企图,旨在呈现出时间跨度从15世纪持续至20世纪初的亚洲文化视角下的世界版图,并借此提出另一种解读全球化的方式,换言之“全球化”的脚步并不是今天才开始的。

本次展出的地图,据馆方介绍来自中国、如本、朝鲜半岛、印度、越南等地,材质则有纸张、雕刻、手稿、模型不等。

吉美博物馆表示,这些地图或其他以绘画,版画,手稿或物品为载体的图像,经常被归为异国文件,在这里除作为珍贵的历史资料来源同时也作为真正的艺术品。它们见证了历史上国家和城市的建设、朝圣道路的形成、文化的发现和贸易的探索、帝国的兴盛与衰败、殖民主义的扩张,以及在世界文明进程中,讲述了亚洲无论是昨日还是今日的决定性地位。

《亚洲看世界》以佛教的世界观作为展览起点,呈现中世纪生活在亚洲的民族认为喜马拉雅是世界的中心,后以亚洲对西方开放,东西文明进而交流互相影响写下终点。这样的安排其实相当有意思,也让参观者重新思索一些当今世界的疑问。

据了解,中国古地图学创于西元三世纪《西晋·裴秀传》提出的“制图之体有六焉”。被西方誉为中国地图学之父的裴秀(西晋司空)领衔制作了《禹贡地域图》十八篇和《地形方丈图》(西元224-271年)。在他之后的1600年间,中国历代先后完成了一批著名的古地图,好比隋炀帝命学者崔绩编撰《区宇图志》(西元581-600年)、唐朝宰相贾耽领衔绘制《海内华夷图》(西元730-805年)、北宋科学家沈括领衔绘制《守令图》(西元1031-1095年)、南宋礼部尚书黄裳绘制《苏州石刻天文图》原图(西元1190年)、明代航海家郑和领衔完成《郑和航海图》与地理学家罗洪先领衔制作《广舆图》(西元1504-1564年)、明代天文学家徐光启等完成的《恒星屏障图》等等,就继承与发展了独特的中国古代地图学。后来西方经纬度制图技术在16世纪末传至中国,又启动了中西地图融合发展,其中最著名的便是康熙年间实测绘制完成的《皇舆全览图》,中西两种制图理论和方法遂并行地使用了400余年。

《大清万年一统地理全图》
《大清万年一统地理全图》 © MNAAG / Paris

这些古地图记者只闻其名未能亲鉴,因此,当在展览中看到《大清万年一统地理全图》时兴奋之情不言而喻。此图乃为清代全国舆地总图,是典型的政区类地图,于1796 至 1820 年间发放。本次展出的应是据清乾隆三十二年(1767年)黄千人刻本增补重刻,以蓝色为主拓印而成。专家指出,图上文字注记每方百里,但地图中并未绘出计里画方。研究学者也说,制作者本意是想制作成八幅挂轴,悬壁观览祖国河山,然装修时,为便于折叠保存而分切24张合裱成一幅。

展览中,还有一座难得一见的日本江户时期的天球仪,以及古波斯人用来观察天象的礼仗,也都是馆方策展人特意突出的展品。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法国国立亚洲艺术吉美博物馆收藏的中国文物在法国是价值最高的,有自新石器时代至明清时期的青铜器、玉器、陶瓷、雕塑、绘画等艺术珍品两万余件。其中历代陶瓷器1.2万件,居海外博物馆中国陶瓷收藏之首。据悉,该馆收藏的瓷器从中国最早的原始瓷器一直到明清的青花、五彩瓷等品类,构成了一部丰富的“陶瓷史”。还有,吉美博物馆典藏的青铜器象尊,属十分罕见的稀物,尽管象尊背部的顶盖已失,象鼻也大部分被毁,却仍不失为目前世上所知的动物型尊中最大的一件。

在欣赏完《亚洲看世界》展期至9月10日的特展后,不妨也同去参观这些馆藏珍品。

电邮新闻头条新闻就在您的每日新闻信里

下载法广应用程序跟踪国际时事

浏览其他章节
页面未找到

您尝试访问的内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