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问主要内容
要闻分析

美中贸易谈判第八轮:丑媳妇见公婆还是皆大欢喜?

发表时间:

已经进行了七轮的美中贸易谈判一直是扑朔迷离,因为议题敏感重大不可对外泄露干扰谈判进程,所以外界一直不得要领。中美双方一方面要告诉外界谈判艰难,另一方面又不能让国际股市过于失望而一泻千里,所以矛盾的信息不断传出。现在临近3月2日的时间大限,如果不能谈出皆大欢喜的结果,丑媳妇见公婆的时候也是要到的,中美双方的第八轮谈判不得不加快节奏进入主题。

图为中美贸易图片
图为中美贸易图片 网络照片
广告

回顾去年12月1日,特朗普和习近平在布宜诺斯艾利斯达成临时性妥协的过程,据说当时习近平滔滔不绝独角戏说了四五十分钟,不知给特朗普提出了什么有诱惑力的条件,让其同意不再进一步调高关税,但维持已经征收的关税税率,而中国方面则取消了施加的大部分报复性措施。虽然这未能令双方充分满意,但第一次避免贸易战继续升级,获得3个月的喘息,习近平的拖延战术第一次成功。纽约时报评论:“当时的这项协议没能令美国贸易鹰派人士满意,他们希望对双边关系进行更广泛的改变,也没能让中共内部更具民族主义倾向的人士满意,他们认为该协议在某种程度上代表了中国的让步。”不过,在中国宣传机器的包装下,习近平成为危机关头力挽狂澜的人。

3个月的时间即将飞逝而去,中美两国正努力在3月2日的最后期限之前达成协议,如果达不成,特朗普总统按说就应当实施他三月前的威胁条件,将把对价值2000亿美元的中国商品征收的关税从10%提高到25%。不过,特朗普总统的口风却发生变化。上周五,特朗普在一周内第二次暗示:如果双方正在渐渐向达成协议靠拢的话,他会推迟最后期限。他承认,达成如此巨大的协议需要的时间可能比几个星期要长。他还说很可能在“某个时候”与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见面,以解决两国之间仍需处理的任何分歧。

这等于是特朗普将去年12月1日他自己要的三个月大限推后甚至取消了,这一方面是诱惑中方做出实质性让步,同时也给习近平吃了定心丸:只要作出努力向达成协议靠拢的话,美国就不会再加税了。纽约时报报道:露出延长3月最后期限的可能性,在特朗普的经济顾问中间导致了分歧。政府首席贸易谈判代表莱特希泽等强硬派越来越担心,中国正试图拖延时间,或者试图达成一项无法执行的协议,并最终将之打破。推迟最后期限将在政府内部被视为是美国财政部长姆努钦的胜利,他一直在努力平息贸易战,稳定金融市场。

上周北京举行的第七轮谈判后,习近平首次接见美国代表团,留下一句话让人寻味:“合作是有原则的”。原则是什么?他并没有说明。特朗普总统方面则大赞与北京方面的谈判进行得“非常顺利”,这话当然主要是说给美国股市听的。但他补充说,唯一重要的是,双方能否达成一项协议,解决他对中国贸易做法的担心。“我们比这个国家在以往任何时候都更接近达成一项真正的贸易协议,”特朗普说。他还表示,与中国的协议将包括“盗窃”和“不公平”问题。

纽约时报从了解谈判情况的人士口中得到的信息是:贸易谈判中仍存在着重大分歧,目前尚不清楚这些分歧能否得到解决。白宫新闻发言人在一份声明中说“这些详细而深入的讨论使得双方之间取得了进展,但是,还有很多工作要做。”

美国方面要啃的硬骨头是希望中国做出所谓的结构性改革,以及中国购买美国商品和服务的问题。特朗普政府希望对中国继续用来自政府和政府下属的金融机构的大量资金,对中美存在行业竞争关系的诸多先进制造业领域进行投资的能力加以有意义的限制。这些领域包括商用飞机制造、半导体和人工智能。

目前的迹象是:中美两国似乎确实正努力在3月2日的最后期限之前达成一个协议,不过这将会是一个什么样的协议呢?白宫上周五表示,两国之间的任何协议都将包括在一番“两国间的谅解备忘录”中。谅解备忘录将是第八轮中美贸易谈判的预订成果,而在第七轮谈判中,中美双方已经机械地将已经谈到的议题开列了一个单子。

对中美贸易谈判持悲观观点大有人在,美国之音报道:《华盛顿观察报》(Washington Examiner)的评论员邓恩(Dunn)指出,美中双方再怎么谈,“中国也不会改”。仅仅给双方多点时间谈判,并不会带来实质性的不同结果,中国不可能改变整个经济模式,“这会摧毁中共赖以生存的现行政治体制”,北京“绝对不会让步”。

美国《外交家》杂志编辑潘达认为,在谈判进程中,中国的那些“结构改革问题”正在慢慢地从“裂缝中流失”。他说现在不能指望着核心问题会有真正的解决方案,北京的那些政策将会依旧如故。

中国问题专家章家敦也持相同观点,他认为北京不会真的跟美国谈“结构性改革的问题”。他在《每日野兽》上表示,中共的政治现状决定,美国拿不到“真正的协议”。他引用贸易专家托纳尔森的观点强调,美国现在应该意识到了,跟中国实在是“没有什么可谈的”。

 

电邮新闻头条新闻就在您的每日新闻信里

下载法广应用程序跟踪国际时事

浏览其他章节
页面未找到

您尝试访问的内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