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问主要内容
特别节目

六四三十周年回顾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的历程(三):政治体制改革的“总体设想”出台

发表时间:

[提要]在政治体制改革研讨小组深入讨论的同时,赵紫阳开始在一些具体问题上缓缓向前,推动变革。他开始考虑在中共十三大时,提交政治体制改革总体设想,落实邓小平提出的政治体制改革的要求。

中共中央前总书记赵紫阳
中共中央前总书记赵紫阳 网络图片
广告

问:在反自由化的过程中,政治体制改革的工作如何进展呢?

答:上次我们讲到邓并未指责政改研讨小组的工作,甚至还要求要更快地推动改革。所以1987年1月4日,政改研讨小组在中南海举行了第二次会议,赵紫阳在会上明确提出十三大代表的选举问题,他认为不能再搞比例制,因为那与群众的民主愿望完全背道而驰,是对他们的愚弄,并提出要搞差额选举。他说:“我们现在的选举一定要改革,不然会出大问题”。在2月4日又一次政改小组汇报会上,赵紫阳特别提到扩大社会主义民主的问题,并且明确指出:“人民要求民主,是一个潮流,我们要在尽可能的条件下给予满足”。在中共夺取政权之后,真正从党的制度设计上,考虑到人民的民主要求,赵是第一人。赵紫阳还有针对性地指出:“反自由化有一个问题,我们不是从此不讲民主,不讲自由了,这点要说清楚”。这时,“政治体制改革的总体设想”已经开始起草,它的重要主题,首先就是党政分开。这个专题组的负责人是温家宝。由于这个主题是邓小平反复强调的,所以政改小组在这上面化精力,抢时间,仅用一个月就拿出汇报意见。所以2月14日就举行了专题汇报。在汇报会上,赵紫阳讲了一段极重要的话。他说:“人民中间,特别是有知识、有文化的人越来越多,他们不是简单地要求有饭吃就行,还要求当主人翁,参加国家大事。对此,应当能满足就满足,我们社会主义不如资本主义民主,这终究是一个我们要解决的问题。一百年也要回答。人类社会的民主,应该是越来越发展,一些条件不具备,我们可以说清楚,但绝不能让人感觉共产党害怕民主,不敢讲民主”。

问:这段讲话确实是金石之声。是堂堂正正的为国为民的想法。可是现在的中国最高领导人,似乎已完全不是这个思路。他们提倡的不许妄议,和看齐意识,完全是倒行逆施。

答:是这样的。中国的历史倒退很让人吃惊,这也反映了中共这种体制是一个逆淘汰体制。不到历史大翻盘时,你只能看到领导人的眼光、知识、心胸是一代不如一代。赵在讲话中,还表现出真正的底层关怀,他明确提出:“工会是办工人事情的组织,工人的事情一定要由工会办”。又讲,“基层黑暗的势力相当多,不讲道理的事儿很多,群众有话无处说,说了也解决不了问题。要解决,根本还要靠基层监督,基层民主,包括刚才讲的选举”。赵总结说:“我们搞党政分开,理顺关系,最终都是要搞民主化,总的目标是民主化”。当时为了不引起社会上和党内的不可预知的反应,这些讨论都是在内部进行,采取保密措施,社会上完全不知情。像我们在当时经常讨论中国的民主化问题,但我们完全不知道政改研讨小组,已经把问题摊开了,深入了,更不知道赵紫阳对世界历史大势有如此明确的认识。而当时这个保密的做法是完全正确的。赵紫阳反复强调不要公开宣传,要一点点下毛毛雨,等待水到渠成。这显示了他的政治技巧。研讨小组还讨论了党内民主问题,因为中共党史就是一部不讲规则,没有底线的残酷斗争史,一部绞肉机运转史。要想让中国社会民主化,党内先要民主化。要想社会法制化,党内先要能遵守党章规定办事儿。但这个主题更难,因为就在讨论这个主题的同时,党的总书记胡耀邦就被完全不合党章规定的所谓生活会拉下了台。但是鲍彤先生仍就这个问题发表了重要的意见,他提出对党的最高领导人也应该建立监督制度,中央委员会要能起作用,党员个人的民主权利必须得到保障。

问:现在中共的不许妄议中央的规定,也包括了党员不许批评党的首脑。

答:现在大陆是这个状况,但是在当时,赵紫阳反复指示鲍彤“社会民主问题还要进一步研究一下,找个时间谈谈,言论自由、新闻自由等等怎么搞”。可见,让中国人民拥有言论自由是他心心念念的事儿。党政分开的要求,让政改研讨小组提出借鉴西方文官制度的问题,也就是国家公务员制度。鲍彤先生提出,国家公务员制度起步三要素,一部法律,一个国家人事部,一个国家行政学院,这些开创性的想法都在后来一一实现。虽然性质有一些不同,1987年9月19日,中央政治局举行会议,讨论政治体制改革研讨小组办公室起草的《政治体制改革总体设想》。其实七月底赵紫阳已将这个设想送给了邓小平,邓已经表示同意这个总体设想。后来这个设想的一部分并入十三大政治报告,成为政治体制改革的基石。在十三大之前,赵紫阳在邓的支持下,彻底改组了中央宣传部门,撤销了邓力群主持的书记处研究室,撤销了红旗杂志,另在中央党校办了求是杂志,基本上打碎了保守派主持舆论宣传的格局。十三大政治报告第五部分,打出政治体制改革的旗帜,宣布了党政分开,下放权力,改革干部人事制度,建立社会协商对话机制,和完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许多重大措施。可以说是共产党走向良性改革,与人类文明接轨的一个转折点。这个报告被公认为是一份“改革开放的报告”,一份“历史上最好的报告”。

问:我记得就在十三大上,邓力群在差额选举中落选,连中央委员都没当上。

答:这是一件很有代表意义的事儿。本来邓小平为了换取邓力群放弃理论宣传大权,内定让他进政治局,但没想到十三大改革选举制度,实行了差额选举,虽然只有5%的差额,代表们却立即行使这个权力,让邓力群落选。结果他连中委都不是,怎么能当政治局委员?赵紫阳还想给他台阶下,让他选中顾委常委,结果又落选。邓小平表态,要尊重选举结果。可见民主确实可以反映党心民心。1987年11月7日,赵紫阳接见政治改革研讨小组办公室全体成员,两天后赵又委托温家宝宴请全体人员,并且宣布中央政治体制研讨小组已经完成了中央交给的历史任务。由于十三大已经通过了政治体制改革的报告,今后就是要在赵紫阳的带领下,具体实施这些设想。用吴伟先生的话来说,就是“推动中共已经实行了近四十年的党国体制,向现代民主政治转型”。同时,中共中央建立了一个常设机构,中央政治体制改革研究室。在这个研究室第一次全体会议上,鲍彤先生就提出要抓紧研究的问题。一是党和企业的关系,二是社会协商对话机制如何建立和操作,三是各省市的政治体制改革应如何推动,四是新闻改革一定要搞,吴伟先生总结赵紫阳的思路是“跳出共产党传统的阶级斗争的思维模式,在民主和法治的基础上,创造出一套解决社会矛盾的新思路”。赵把他的这个思路一直贯彻到底,所以在八九学潮时,他反复强调要在民主和法治的轨道上解决问题,坚决反对动用军队解决社会冲突。赵紫阳比邓小平更高明的地方就在这里。吴伟先生总结赵紫阳对共产党传统意识形态的反省时,说得好。他说:“赵紫阳已经对共产党传统的那套阶级斗争和无产阶级专政理论深恶痛绝。他认为,共产党执掌政权以来最大的错误,就是不断进行所谓阶级斗争。不断以‘敌对势力’的思维去看待执政之后的各种势力和不同意见,去解决各种社会矛盾和利益矛盾。他认为,在和平条件下,执政党所从事的是整个国家的管理,所面对的是整个社会的各种利益群体。党和政府所要做的,不是通过压制、打击甚至剥夺一部分人的利益,来满足另一部分人的利益,而是通过协商和妥协的方式,协调解决各种社会矛盾和利益冲突,以此保持社会的稳定、改革与发展”。

问:这可以说是一种历史性的觉悟。可惜后来中国政治事态的发展,仍然走了老路,造成无可挽回的损失与挫败。

答:确实非常非常遗憾,下一次我们还会回到这个问题上来。

电邮新闻头条新闻就在您的每日新闻信里

下载法广应用程序跟踪国际时事

浏览其他章节
页面未找到

您尝试访问的内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