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问主要内容
法国思想长廊

召唤思想自由与宽容的巨人—— 伏尔泰 之三:英格兰的启示

发表时间:

[提要]一个蛮横的贵族以棍棒对待智慧,一个专制的政府以监狱代替辩论,伏尔泰又回到了巴士底狱。幸运的是,摄政时代的宽松气氛得以使放逐代替了长期监禁。伏尔泰很快获释,他的眼光投向英格兰,他要去看看这个有民选议会的国家是怎样对待自由思想的。

伏尔泰的『哲学书籍』又称『英国通信』
伏尔泰的『哲学书籍』又称『英国通信』 Wikipédia
广告

问:我想伏尔泰第二次入狱比第一次更屈辱,是不是可以说他的第二次入狱直接和法国

答:我同意你的判断。这次是两个社会阶层的冲突。伏尔泰不是贵族,是新生的中间阶层。罗昂骑士是老贵族,是传统社会的支柱。但是更具象征意义的是,这场冲突代表着智慧、才学、自由思想和蒙昧、专横、权势的冲突。莫洛亚对这场冲突和它所引起的后果,有一个很精彩的总结。他说:“这件事故很重要,因为伏尔泰的永远反对政府是这件事情决定的。当然他的天才也使他不得不往这方面走。现在他有热情了,社会的疯狂与偏枉,人类的恶毒,神明的无灵,这才能引起剧烈的情操,才能有产生杰作的一天”。莫洛亚的意思是说,伏尔泰在写作《俄狄浦斯王》《亨利亚德》等题材的时候,他仍然是在古代世界中。现在他因深受社会不公正的屈辱,要直接寻找抨击现实社会的题材了。他决定去英国走一遭,看一看。

问:我记得你前几次谈到孟德斯鸠时,也提到英国对他的影响。

答:没错。因为从思想自由、言论自由、宗教宽容这些方面,英国自光荣革命后便一直走在欧洲各国的前头,特别是查理一世因叛国罪受审,特别法庭以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判处英王查理一世死刑。这在欧洲大陆,特别是法国是无法想像的。法国审判路易十六,是大革命以后的事儿了。伏尔泰在致友人的信中说:“在这个国家里,各种艺术都受尊重与酬报,社会阶级的差别固然也有,但人与人之间的等级是依才徳而定的。大家可有自由高尚的思想,绝对不用忌讳、顾虑”。其实,这是伏尔泰理想化的英国,英国固守的等级绝非依才徳而定,但至少人们对贵族有更高的要求。伏尔泰到了英国,首先读遍英国哲学家的书,对洛克尤其注意。洛克当时的著作已经关注到国家政制的形式,人权与自由。伏尔泰却仍然没有以政治著作的形式发表政见,他更关注的是哲学和宗教问题。他把在英国观察和思考的问题记下来,以《哲学书简》为名发表。这书先以英文出版,到了1734年才有法文版问世,所以人们有时称这本书为“英国通信”。在这部书中,他以与朋友讲述他在英国所见所感为形式,其实处处表现出他的价值取向。书中所谈的内容,是对一个文明社会,一个人能较好地生活于其中的社会的描述。

问:你能不能选择几个要点给听友们介绍一下?

答:好。这部书前七封信是谈宗教问题,但是他并不给英国的各个教派下判断。他只是叙述每一个教派的观点。他的态度继承了蒙田的怀疑论,但是伏尔泰的怀疑态度比蒙田要积极。他承认人能解决的问题相当有限,但是在这个有限的范围内,人仍然能够通过认识某些问题,而获得自由。比如说,在各教派你死我活的争斗中,如果我们认识到没有谁的信仰是无可争议的,那么这种宗教宽容的态度,就会使人类社会少去许多痛苦。在他同公谊会信徒谈话时就指出,施行不施行洗礼这个仪式,并不妨碍一个人能否成为一个好基督徒。他认为,那些繁琐的宗教仪式实际上和真正的信仰无关。可各个教派却为此打得天昏地暗。在伏尔泰看来,宗教内部各个教派的纷争,只是表现出人类的愚蠢和挑动争斗的人别有用心。他借用巴克莱尔对查理二世说的话表达自己的看法:“你应该懂得,在上帝和人民面前,一个专制者是何等讨厌。如果你还是心如铁石顽固不化,并忘了上帝,在你失宠的时候,你的罪恶将更深重,而对你的惩罚也更可怕”。公谊会这一派就是贵格会,认为教会和圣经都不是绝对权威,每个信徒都会直接受到圣灵感动,和圣灵交流。他的信徒根本不行洗礼,不分圣餐,和法国的天主教简直是天渊之别。可在伏尔泰看来,公谊会的信徒仍然是好基督徒。这个宗教自由、宽容的思想,是他心心念念的一件最要紧的事儿。我读伏尔泰,有时嫌他罗唆、婆婆妈妈,可静心一想,老伏尔泰两百多年前讲的这些事儿,在今天依然是个问题。应该承认,基督教已经有了很大的进步,天主教和新教不再你死我活,甚至罗马教廷也支持避孕和堕胎,这是从前想都不敢想的事儿。可其他的宗教,比如说伊斯兰教,它的逊尼派与什叶派仍然是你死我活不共戴天。其实,岂止是在宗教领域,有一些政党在意识形态上也是争得你死我活。所以启蒙的任务远远没有完成,培养一个明智的,宽容的态度,不是一件容易事儿。

问:伏尔泰本人为这个宗教宽容几乎是奋斗了一辈子,所以才有后来的卡拉斯事件。

答:这个案子我们以后再讲。还是先说《哲学书简》。从第十二封信到第十七封信,伏尔泰赞扬了三位奠定现代科学与哲学基础的伟人,培根、洛克和牛顿。牛顿去世时,伏尔泰正在伦敦,亲眼看见英国的首相、大臣们,为牛顿举行的葬礼,亲眼看到英国民众把牛顿送进西敏寺安葬。他心中极为感慨,所以在书中,他谈到一种新的评价尺度,对社会和人类贡献最大的人,不是帝王,也不是攻城掠地的战绩,而是一种在思想、科学、文化建设上的伟业。所以他说,如果有人问最伟大的人是谁,是凯撒、亚历山大、铁木尔、还是克伦威尔?有人一定会说,是牛顿。为什么,我们下次再谈。

 

 

电邮新闻头条新闻就在您的每日新闻信里

下载法广应用程序跟踪国际时事

浏览其他章节
页面未找到

您尝试访问的内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