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问主要内容
上海视窗

国家的海航和南方周末记者的抗争

发表时间:

陷入债务危机的海航集团正在全力挣扎求生。2月3日,海航二把手王健罕见地半公开地发出声音,称海航的安全与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安全休戚相关。

海航集团图标
海航集团图标 REUTERS/Thomas White/Illustration/File Photo
广告

这一演讲是在海航董事会的的特别会议上发布,经过彭博通讯社的报道广为人知,为了进一步传播,海航方面还刻意通过内部文件下发了王健的讲话全文。

海航的风波与流亡美国的郭姓大亨和总所周知的反腐斗士直接相关。在此时爆发,再加上纽约时报报道的温家家族友人段伟红的被抓,为这一段诡异的政局提供了新的谈资。

中国知名的新闻周报《南方周末》2月9日召开员工大会,更换了总编辑段功伟,此人口碑不佳,是周末这两三年断崖式衰弱的主要责任者,但南方周末的精英媒体血脉虽然已经稀薄,但并未完全断绝。

2月8日,南方周末经济部记者黄河在个人公号上发布了公开信,把最近被枪毙的海航的报道贴出,并指责编辑部无故将已经上版的报答撤下。而此前,南方周末记者王瑞峰已经在网上公布了被编辑撤下的另一篇黑河强奸幼女疑案的长篇调查报道,表达对南方周末现编辑方针的抗议。

南方周末记者黄河不久在同事劝说下,删除了已经贴出的海航报道和记者手记,但相关内容已经流传开来。在一段文字中中,黄河说明了自己的心路历程。

2月7日晚上,被编辑告知此前操作的海航调查报道专题,在已经上版的情况下被无故撤稿。

黄河说,“刹那间仿佛又回到了八年前平安调查报道深夜被撤时的激愤与无奈之中。八年前的那次撤稿,我经历了长达半年的申诉与等待,并在最终发表无望的情况下多次寻找其他发表途径,最终不了了之。”

八年之后再度面对这一熟悉的“场景”,我决定不再等待,直接在网络上发布调查报道与记者手记(为了这组报道,我还专门写了一篇手记,说明自己在报道中的分析逻辑与观念立场)。

在此正式声明撤回向《南方周末》报社提交的《海航又闹“钱荒”》与《海航“危机史”》两篇稿件,不参与报社未发稿业绩记录与评级。

作为文章作者与网络发表的直接责任人,黄河表示,个人对报道原文中的事实陈述与价值判断承担全部责任。还是八年前在平安报道申诉中的那句话:“重大且涉及公众利益的事实真相,既已诞生便须公诸于众  这既是记者的天职,也是公民的本份。”

报道认为,“负债式收购”模式迅速扩张资产负债表的海航们,实质上是以信贷膨胀所推动的资产价格增值,掩盖了企业扩张过程中的种种问题。海航集团而言,此次债务危机,并非其第一次因激进扩张而遭遇“生存危机”,甚至可以说,整个“海航模式”就是在不断的“并购扩张”与“资金链危机”循环中走到今天的。

因为篇幅所限,黄河自称,还有更多的局部分析没法展开:比如国开行的角色,地方政府的角色,外资投行们的玩法等等。

在一些媒体群组中,《海航危机史》这两篇长篇报道并未得到太多肯定,原因是更多的是历史梳理和逻辑的推演,硬新闻的突破,与南方周末记者李微敖关于安邦保险的长篇报道相比仍有差距。

海航危机的爆发,似乎开始于郭姓大亨的爆料和随之而来的权威英文媒体的跟进。但显然不仅限于此。

如《纽约时报》报道所描述的,海航从一个小航空公司发展为中国少数几个业务遍及全球的企业集团之一。该集团的年收入达1000亿美元,在美国、欧洲和亚洲其他地区进行数十亿美元的交易。

这些巨头的雄心受债务刺激,被不透明的所有权结构所掩饰,增加了公司管理、战略动机和财务健康状况方面的不确定性。由于模糊的所有权和一系列复杂的附属公司,想弄清海航的运作十分困难,而高管的朋友和家人相互关联的交易网更是增加了难度。

报道引述多年前海航创始人的陈峰对债务的乐观看法,他对债务似乎并不担心。“虱子多了就不痒啊,借多了也就睡得着了。”

但如黄河所说的,从宏观背景来理解,海航们的选择有它的合理性  其实就象过去十多年你只要敢借钱买房就会发达一样。”

但显然,并不是所有胆大者都能得到几百上千亿的贷款,不透明的政治背景很容易让人怀疑,这些巨大的债务黑洞,不仅是创始人的勇气,更是公众财富被寡头再分配的快捷通道。

最后,如王健的演讲中所说似乎是对体制的呼吁和绑架,未尝不是某种真相的直接表达。

根据王健的说法,海航事件是政治事件,是国内外反动势力对中国崛起的疯狂反扑,是对以习为核心的党中央的重大阴谋,要以政治高度看待这件事情。国内外反动势力阴谋破坏习近平和党中央,扰乱海航和中国经济、造成社会动乱,颠覆十九大、一带一路计划和未来进一步深化改革。其动机邪恶、蓄谋已久。

王健最后说。海航在实现伟大变革和总书记的伟大梦想,海航是中国最忠诚的企业之一。近期对海航的进攻是一场内外反动势力的阴谋。

电邮新闻头条新闻就在您的每日新闻信里

下载法广应用程序跟踪国际时事

页面未找到

您尝试访问的内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