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问主要内容
中华世界

台湾以艺术美食等软实力来博得国际喝彩

发表时间:

以多元文化着称的巴黎日前(9月22日开始至10月1日结束)又迎来了一年一度的外国文化周与国际美食村等活动,台湾当代艺术家与特色小吃在驻法代表处的致力协办下,也尽情展现在这些可促进国际合作交流的平台上。

2017巴黎外国文化周台湾推出「漫游记事」(Carnets du flâneur)的台法艺术家联展
2017巴黎外国文化周台湾推出「漫游记事」(Carnets du flâneur)的台法艺术家联展 主办单位提供
广告

先来看看今年是第16届的巴黎外国文化周,这项活动是由巴黎外国文化中心论坛(FICEP)主办,并获得法国文化部、外交部、巴黎市政府等单位的持续支持。每年选定一主题,继去年推出的“青少年”后,今年大会特选“街La Rue”为主题。

台湾文化部驻巴黎的文化中心,配合此一主题,从「城市漫游者」的角度策划了一档名为「漫游记事」(Carnets du flâneur)的台法艺术家联展。邀请到曾经或者目前正在法国西帖国际艺术村驻村的台湾艺术家王湘灵、牛俊强、林仕杰、程仁佩、林正伟及正于德国柏林驻村的吴权伦,及曾于台湾驻村的Gwenola Wagon在巴黎六区的Frédéric Moisan画廊联合展出。

台湾驻巴黎文化中心连俐俐主任对本台介绍说,「漫游者」(flâneur)一词最早出现在十九世纪末法国诗人波特莱尔(Baudelaire)的诗歌散文,近代德国思想家班雅明(Walter Benjamin)也曾对它有特别论述。此一名词的诞生系源于十九世纪末末代性都市化进程中,游移于都市空间中的知识分子。他们并非无所事事地游荡闲逛,而是与都市生活保持着若即若离的距离,审视着彼此之间的关系,窥探在这空间里流幻的细微变动。

进入二十一世纪,信息化与全球化的当代社会里,人与人的时空距离有着巨大转变。都市面貌固然仍存在着一定的具体空间属性与历史存留,但都市间的距离拜科技发达之赐,已大幅缩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也更趋多样复杂。七位台法当代「城市漫游者」透过装置艺术、摄影及录像等形式,从不同的视角与观点,表达出对于自我、社会现状、历史发展及自然环境的种种辩证思考。

牛俊强的录像作品「游记」,透过他者之眼,艺术家完成了「到此地,并见到这个人」的动作,而事实与这些人皆从未相遇。人与人的交会、微敏的牵扯互动,经过艺术家的巧思设计,道着不可预期的缘分诗情;王湘灵的摄影作品「质变」,感受到的是外在环境对于人的压迫,以及从现实生活体验到的人的孤独本质与生命的异化;林仕杰的实验电影「解体概要」则是取样自七零年代美军政治倡导短片,运用捡拾旧片(found footage - « enregistrement trouvé »)的布阵系谱,精心策划如何渗糅历史(日殖、国民政府、美帝的冷战时代等)至当代的影像书写,同时让观众反思历史影像叙事的政治意图;程仁佩摄影作品「我和你的野餐时光」,以艺术家驻村观点体察巴黎都市景观中的公共设置-垃圾桶,人们每日生产的垃圾在都市空间呈显的内在变动风景,并成为都市美学中不可避免的消费图像、资本主义印记;林正伟的装置艺术「点石成金」,将巴黎都市街道所捡拾废弃对象敷上金漆,藉此讨论艺术家劳动的价值,乃至于对象被价值化后其本身所隐藏的权力功能。

吴权伦的摄影系列作品观察自身台南住家街道门前,以塑料容器改造的盆栽,审视庶民妆点公共街道空间的生活美学作为。Gwenola Wagon女士则于2015年驻村台湾,针对萤火虫转移至都市空间生存的变化进行创作,对生态环境提出质问,藉由萤火虫的迁移探讨水质、空气、土壤等自然受污染破坏的现象。

这七位台法「城市漫游者」的创作试图激发观众的视觉感官、拨挑我们对生存环境空间的辩证思维。他们从中探触环境质变、人类生存的孤独感、艺术家角色与价值、现代性机制的权力运作、影像与真实的辩证、历史影像叙事的反思、生态污染破坏等议题,并转化以艺术美学之实践,凸显当代的症候。这些症候既是台湾的,也是普世性的。

近年活跃于巴黎与欧洲的行为暨视觉艺术家林人中将于9月27日,在「漫游记事」的开幕茶会中,策划一场现地表演作品「我的闹钟叫醒我之后」(After my alarm wakes me up)。

国际美食村的台湾摊位
国际美食村的台湾摊位 台湾驻法代表处提供

除了有特点的艺术创造力,风味小吃也是台湾另一项有代表性的软实力。今年,台湾“刈包”就获邀参加以“面包”为主题的第2届国际美食村,让大家在一边欣赏塞纳河畔美景的同时,一边品尝这款异国美味。

为了不负国际村的美名,据悉主办方邀请了来自40多个国家的厨师带来地方风味特色美食。并且在塞纳河左岸7区这一段搭起一个个白色帐篷,展示各自特色美食。

台湾摊位挂着国旗,主打刈包,由位在巴黎5区的Zaoka(从台语“灶脚”而来即厨房之意)餐厅的台湾人黄郁珊制作,除了传统猪肉配花生的口味,也为素食者准备了韭葱、红萝卜混合风干西红柿的口味。摊位上,还推出台湾啤酒、冷泡茶和凤梨酥等台湾特色食品。

黄郁珊表示,这次推出的“刈包”是精心为法国食客准备的,好比花生的颗粒研磨成不同大小,让口感的层次更丰富。她还说,法国人少有机会看到刈包,她除了介绍刈包的名称,还会补充说明刈包像是「台湾汉堡」,是以蒸来烹调,据记者观察,台湾的猪肉“刈包”还颇受欢迎的。

据台湾驻法新闻组介绍,今年获邀参与国际美食村,背后还有一段小故事。法国料理电视节目主持人薛斯诺(Fred Chesneau)曾前往台湾拍摄,对台湾印象很好,他去年赞助第一届国际美食村活动时,就建议邀请台湾参加。

另外在本月22日下午的开幕式,还有不少外国驻法大使将前来助兴,与法国市民与各国游客一同分享全世界风格迥异的美味珍馐。台湾驻法张铭忠代表也对本台表示,很高兴借由此一平台让更多的国际人士认识到台湾的美食。同时,他也呼吁,中国大陆能够正面看待两岸关系。

本文最后感谢台湾驻法代表张铭忠、巴黎文化中心主任连俐俐,以及“灶脚”餐厅大厨黄玉珊接受采访,并欢迎点击配图右上角箭头收听访谈的精彩内容。

电邮新闻头条新闻就在您的每日新闻信里

下载法广应用程序跟踪国际时事

浏览其他章节
页面未找到

您尝试访问的内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