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问主要内容
台北一周

台媒:大陆惠台措施成效端看地方政府能否落实

发表时间:

大陆国台办在2月28日当天公布了三十一项惠台措施,台湾媒体指称,这是对台政策开春大礼,连当初的服贸协议都放进去了,开放力度之大、范围之广、涉及部门之多,前所未有。台湾陆委会则认为,这是要以利益换取台湾民众的政治认同!

陆委会副主委邱垂正2018年3月1日表示,陆方提出的惠台31条措施并无法律效力,陆委会持续关注落实情况。
陆委会副主委邱垂正2018年3月1日表示,陆方提出的惠台31条措施并无法律效力,陆委会持续关注落实情况。 中央社记者翟思嘉摄
广告

●228当天,大陆国台办公布了三十一项惠台措施,据说,开放力度之大、范围之广、涉及部门之多,前所未有。请你为听友简单介绍一下内容?

好的。三十一项惠台措施,其中十二项涉及加快给予台资企业与大陆企业同等待遇,主要包括:一、明确台商参与「中国制造2025」行动计划,享受税收优惠政策;二、台商可以享受高新技术企业,减按百分之十五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三、台商也可以用特许经营方式,参与能源、交通、水利、环保、市政公用工程等基础设施建设。另外,台商也可以公平参与政府采购;可以透过合资合作、并购重组等方式,参与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的改革。

另外十九项涉及两岸同胞同等待遇方面,主要有:向台胞开放一百三十四项国家职业资格考试;台胞可申请参与「千人计划」、「万人计划」及包括「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等多项基金;也可以加入专业性社团组织、行业协会等。

还有,台湾人士参与大陆广电节目和电影、电视剧制作,不受数量限制;所有的媒体,引进台湾生产的电影、电视剧也不做数量限制。大致就是这样。

●大陆国台办宣布三十一项惠台措施后,台湾官方有什么反应?

陆委会说,陆方长期以来反复推出多种类似措施,都是为了提升其单方获益的经济发展目标、吸纳台湾的资源,以利益换取台湾方面的政治认同。

陆委会也说,中国大陆对台湾的政策主张没有改变,近期不断对台湾紧缩施压,并同步释出所谓「惠台措施」拉拢台湾民众。长期以来,大陆反复推出多种类似措施,这是大陆整体对台政策的一环。

陆委会也呼吁大陆,任何举措都应确实保障台湾人民权益,并以互惠互利为目标,排除政治操作,才有助于双边关系的良性互动发展。陆委会还提醒台湾民众,两岸在制度、法规、市场环境及理念价值等都有差异,企业及民众在参与前,应该谨慎评估可能存在的成本风险与效应,以维护自身权益及安全。

●台湾的工商企业,对国台办宣布的三十一项惠台措施,有什么看法呢?

中华民国工商协进会理事长林伯丰表示,大陆的惠台措施实际上已启动,对台湾企业聚焦在招商和与国营企业的合作,可说是大陆「国家队力量」和台湾企业「国际实力」的双向结合,对两方企业都有利,有望创造双赢。反观台湾的经营环境日益恶化,例如近期劳动检查把资方当敌人,加上政府推动新南向不切实际,在大陆官方进一步端出「牛肉」后,他认为,势必会加速台湾企业、特别是大型企业的西进脚步。

大陆全国台企联会长王屏生表示,国台办宣布的优惠措施,让人感觉到「大陆市场就是台商的市场」;他打算「加码一倍以上」在大陆各地投资,借力「政策顺风车」,深耕大陆内销市场。

●台湾舆论界怎样看待这次国台办宣布的惠台措施呢?

台湾媒体分析,三十一项惠台措施,是贯彻中共总书记习近平在中共十九大的对台论述:主打「三中一青」、落实「两岸一家亲」理念,希望促进「两岸命运共同体」意识,和两岸民众「心灵契合」的具体呈现。但台湾媒体也认为,能否落实到基层台商和台胞,是措施能否成功的关键。

媒体分析,这些惠台措施的内容,就是要把台湾民众融入大陆社会,将台湾放到习近平倡导的「新时代」中国国家发展策略一个重要环节;也表示大陆不再依靠蓝绿,也不再指望国民党,以自己的经济及社会实力,加速「一中」与「一国」下的促统,是对台政策的重中之重。

选在春节后,中共新一届政府上台前推出这项惠台政策,台湾媒体认为,国台办明显有「送大礼」的作用。但未来仍要看地方政府执行是否彻底而定,因为对台工作,从来不是地方市长或市委书记的第一要务或政绩升迁的衡量标准,所以台湾媒体分析,这个「大礼包」实质成效恐怕还待观察。

电邮新闻头条新闻就在您的每日新闻信里

下载法广应用程序跟踪国际时事

浏览其他章节
页面未找到

您尝试访问的内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