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问主要内容
法国/中国/文化

艾未未大型作品展“番摊”在马赛开幕

2018年 6月20日至11月12日,法国南部城市马赛的欧洲地中海文明博物馆举办中国艺术家艾未未大型作品展“番摊”。本次展览的策展人Judith Benhamous-Huet强调指出,这是法国境内首此举办如此规模的艾未未作品展。

2018年6月12日至11月12日,马赛欧洲地中海文明博物馆举办大型艾未未作品展“番摊”。
2018年6月12日至11月12日,马赛欧洲地中海文明博物馆举办大型艾未未作品展“番摊”。 RFI
广告

这次展览可以说很好地概括了艾未未的艺术创作风格与理念。百余件作品将过去与现在、东方与西方联系在一起,呈现作者对历史的反思以及对当代社会的观察与立场,也激发参观者去思考。

走进展厅,首先映入眼帘的是色彩鲜艳的大型作品:彩屋。作品的原材料来自艾未未收藏的一所明代浙江民宅的屋架。色泽鲜艳的工业油漆以及水晶球根基让几经风雨的传统木架旧貌换新颜,激发观者去思考现代化改造手法的优劣与得失。

彩屋前是色彩暗淡却以其庞大厚重而夺人眼目的两个正方形作品。这是艾未未利用闻名遐迩的马赛肥皂专门为这次展览创作的作品。两件作品的四壁分别刻写着《人权宣言》和《女权宣言》,明确向刚刚走进展厅的参观者宣示出艺术家坚守的信念,也与远处播放的艾未未制作的难民主题纪录片《人流》遥相呼应。

寻找父亲的足迹

百余件展品一半来自艾未未个人的作品,另一半则是欧洲地中海文明博物馆的民间艺术收藏品。这些藏品经由艾未未的创意布置而承载了新的意义。

本次展览的一个特别之处,应该说是它的展览地点,欧洲地中海文明博物馆(MUCEM)。博物馆与Joliette 港口比邻,而当年,1929年,艾未未的父亲,诗人艾青也正是从这个港口踏上了法国的土地。这次展览对于艾未未来说,因此也是一次寻找父亲当年足迹的旅行。展览由此形成两条线索,一条勾勒出艾未未的个人经历,从父亲艾青的旅法足迹,到他自己80年代在美国时的初期作品,再到表现他在中国被秘密失踪以及严密监控经历的作品,再到他出走德国后,走访世界各地,记录难民故事的影片;另一条线索则勾勒出中法关系的历史变迁。中法文对照的艾青诗句中描绘出上个世纪30年代一个中国青年眼中的马赛与法国,博物馆收藏的广告图片及一款游戏则书写着那个年代法国人眼中的中国,刻有C.L.C字样(注:Chinese Labors Cop的缩写)的马赛肥皂向一战中应征来法国的中国劳工致敬,模仿圆明园十二生肖兽首的大型装置作品则奇妙地浓缩了一段延续至今的历史纠结与形势反转。

原圆明园海晏堂外喷泉十二生肖兽首铜像见证了八国联军火烧圆明园的历史,而流落于海外由法国商人皮埃尔·贝尔热收藏的兔首及鼠首将送交拍卖的消息一度引发中国政府及民间的强烈抗议。两尊铜像如今已经返回中国,另一位法国商界名流皮诺家族购得之后,将他们无偿捐赠给中国。艾未未仿制的十二生肖兽首无疑承载这些历史纠结,但本次展览策展人Judith Benhnamou-Huet指出,这些如今改用了金色外表的仿制品也重新提出了归属权问题引发的争议:这些曾经摆设在中国皇家园林、由法国耶稣会艺术家雕制的作品经历了八国联军的抢劫,随后在海外市场被购得,该如何界定他们的所属权?不过艾未未的十二生肖作品并没有停止于这些历史纠结的简单记录。在大型装置作品背后的墙壁上,艾未未引述了法国现任经济部长勒梅尔关于中法关系的一段谈话:我们可以接受长期投资,但不接受抢劫(Nous acceptons les investissments à long terme mais pas les pillages)!而这句引言的背景图案是艾未未的壁纸作品,其中四处穿插着社交媒体推特图标、摄像头、手铐等图案,暗示中国社会现实中无所不在的监控、言论控制和肆意拘押。

通过艺术创作建立起一座桥梁

本次展览的策展人Judith Benhamous-Huet (以下简称 J-BH)接受了本台采访:

法广:艾未未被看作是当今世界一名重要的当代艺术家。在您看来,艾未未的与众不同之处是什么?

J-BH:我觉得人们还没有充分认识到这一点。艾未未当然很有名,是一位广受媒体关注的艺术家,但他之所以是一名大艺术家,是因为他通过艺术创作建起一座桥梁,往来于西方文化、马塞尔-杜尚的观念艺术以及中国传统文化之间。很令人惊叹。西方人应当做出努力,去了解中国人:我们其实还不了解中国人。他们有自己的思维方式,有自己的书写文字,有自己的精神,有自己的幽默感,有自己的文字游戏逻辑,有自己的社会、文化背景……对这些,我们其实一无所知。我们只知道中国越来越强大。现在,我们需要去认识这些中国朋友,这样才能喜欢他们。

法广:近些年,艾未未在世界各地不断组织各种展览。2012年,巴黎国立网球场现代美术馆也曾举办过一次艾未未作品展。这次马赛的欧洲地中海文明博物馆举办的展览有什么特别之处?

J-BH:这次展览与国立网球场现代美术馆完全不同。那次展览时,艾未未还被软禁在北京家中。展出作品主要是影像以及他在网络社交媒体上的创作。而这次展览是迄今为止法国为这位国际知名的艺术家举办的最大规模的展览,其中包括多件非常难得一见的作品,有大尺码作品,有从未展出过的他80年代初在纽约的作品,还有他父亲的故事。他父亲艾青是中国人都熟悉的著名诗人。他曾在1929年从Joliette港登陆抵达马赛,从这里开始了认识西方世界的旅程。而Joliette港正是今天欧洲与地中海文明博物馆的所在地。所以说,这是一次非常有特点的大规模展览。有很多从未展出的作品。这次展览不仅对马赛、对法国,是一次非常难得的展览,而且也是理解艾未未艺术生涯的一把钥匙。

法广:以父亲故事为起点,这次展览似乎也借此叙述出中法两国关系的历史……

J-BH:确实如此。这次展览也是欧洲地中海文明博物馆的收藏品与艾未未的创作之间的对话。欧洲地中海文明博物馆世界最大的民间艺术品收藏机构之一,其宗旨是收藏人类日常生活的足迹:人类如何就餐、有怎样的信仰、如何消遣、如何居住,等等,所以,馆内有主题繁多的各种物品。与艾未未的创作对话,将这些日常物品变成了艺术品。

法广:展厅进门处,人们首先可以看到两件庞大厚重的作品。看上去像是青铜作品,但其实不是。可以给我们介绍一下吗?

J-BH:这两件作品可以说是艾未未在这个空间的核心作品。这是两块巨大的肥皂,各重一吨。要知道马赛最有名的特产是肥皂。这两件作品的肥皂质地非常紧密,所以才会看上去像青铜。两件物品分别刻有《人权宣言》和《女权宣言》。我们知道《人权宣言》后来成为普世人权宣言,但1791年写成的《女权宣言》则没有能够传世。她的发起人奥兰普·德古热(Olympe de Gouges)1793年被处死。这两件作品成一米见方的立方体,这是艾未未常用的占据空间的方式.他选用马赛肥皂作为创作原材料也呼应了欧洲地中海文明博物馆的特点,也就是日常生活用品,要知道马赛肥皂的历史可以上溯到中世纪。

法广:从这两件刻写着《人权宣言》和《女权宣言》的作品,以及展墙上的各种citations,不难看出,艾未未不仅是一位艺术家,更是一位有社会担当(engagé)的艺术家

J-BH:毫无疑问,艾未未是有社会担当的艺术家。这一点,我们也不难理解。他还是孩子的时候,父亲艾青曾遭受毛泽东的严厉迫害。五年间艾青一直在扫茅房!就是说这位著名的文化人那时候每天都在打扫那些勉强可以称作是厕所的地方。大家可以想像,对于作为儿子艾未未来说,眼看着文化造诣深厚的父亲做这样侮辱性的工作,不仅心寒,而且也感觉受到侮辱,……我觉得,这一切都深深印在艾未未的脑海里,毫无疑问地在他心中凝聚成一种怒火。

电邮新闻头条新闻就在您的每日新闻信里

下载法广应用程序跟踪国际时事

分享 :
页面未找到

您尝试访问的内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