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问主要内容
生态 健康与科技

中国央行 : 不存在大量缩表的问题

发表时间:

中国央行参事、央行调查统计司原司长盛松成近日表示,三大货币政策对中国央行资产负债表的影响有所不同,所以不能就单一资产负债表数据变化来简单判断货币政策,目前中国央行资产负债表并没有缩表压力。

广告

最新一期财经杂志刊登对其专访并称,央行货币政策总体会保持中性,目前货币政策是朝收紧的方向发展,这也是挤泡沫防风险的需要,防止资金空转、脱实向虚。

路透社报道,盛松成表示,当前中国央行并没有缩表的压力,首先因为中国央行资产负债表的扩张程度近十年来远远小于美联储的扩表,国际金融危机期间,中国央行资产负债表仅扩张不到两倍。

其次,中国央行和美联储的资产负债结构有明显的不同。美联储以持有证券为主,占比94.9%;国际金融危机期间,美联储购入的大量证券成为影响货币政策的唯一科目,因而也是美联储缩表的目标。

中国央行资产则以外汇占款为主,没有美联储那样庞大的证券资产需要处理,而且外汇占款受资本流出流入影响,可以通过调整其他科目来对冲影响,因而中国没有缩表压力。

再者,中国对外资依然有较强的吸引力,仍然具备很好的投资机会,有利于货币当局总资产的增加。随着经济和汇率趋稳,中国外汇储备余额已经开始回升。中国央行负债方的政府存款占比较高,中国的政府存款波动较大,是影响中国央行资产负债表规模变动因素之一。

中国央行2017年一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明确,中国央行“缩表”并不一定意味着收紧银根,由于第一季度“缩表”受季节性及财政收支等短期因素影响较大,4月份央行资产负债表已重新转为“扩表”。

之后盛松成就此表示,央行缩表不等于紧缩,扩表也不意味着货币放松;中国央行如果缩表也不是主动的,而且不存在大量缩表的问题,当前中国仍保持稳健中性的货币政策。

盛松成还提到,如果是外汇占款下降导致的缩表,即央行被动缩表,则银行间流动性会趋紧,但央行可以通过货币政策工具为市场补充流动性。总体来看货币政策会是中性的。此外,季节性因素也会影响央行资产负债规模的变化,这也不涉及货币政策的转向。

如 果是中国央行主动回笼货币导致缩表,例如通过再贷款、MLF(中期借贷便利)、逆回购等货币政策工具实施紧缩货币的意图,则商业银行存放央行的超额准备金 首先下降,如果超额准备金原本就很充足,那么不一定会影响到商业银行的信用扩张,但在超储率已经较低的情况下,商业银行的资金成本会趋于上升。

盛 松成并称,央行资产负债表规模的变化是政策工具组合共同作用的结果,缩表与紧缩并不是同一回事。2017年货币政策总体来说是会比较紧的,并且也不具备放 松的条件。因为货币政策不仅要考虑稳增长,也需要考虑汇率变动、通货膨胀、股市、楼市等方面。另外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还提到把防控金融风险放到更加重要的位 置,这需要控制货币供应量。

而银行间市场利率上行,存贷款基准利率没有变动,这样对实体经济影响比较小,同时又可以挤掉金融泡沫,“当然,银行间市场利率并不会升得特别高,会把货币市场的流动性收得特别紧,利率短期大幅上升的空间已不大。”

他同时强调,中国应提高财政赤字率,主要是为减税创造条件,同时也能使央行以国债为主开展公开市场业务,改变中国的货币创造机制。

 

电邮新闻头条新闻就在您的每日新闻信里

下载法广应用程序跟踪国际时事

浏览其他章节
页面未找到

您尝试访问的内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