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问主要内容
文化艺术

你中有我, 触景生情 : 斯图加特艺术家群体向法国 Kamel Mennour 艺廊借展赏析沈远的装置作品“黄伞,阳伞”

发表时间:

斯图加特的艺术界同行和观众看沈远的作品“黄伞,阳伞”就像看到了一面镜子,从镜子里看见自己。虽然沈远作品描述的是多年前香港社会矛盾中的一个抗争性的景观,但到了斯图加特的展厅,就形成了对德国当地政治环境和当地运动艺术的一种呼应,这和在法国与另一件作品“黄背心”一起展览时让巴黎观众反思自己身边的社会运动所产生的共鸣是一个道理。

德国斯图加特符腾堡美协展厅沈远个展 “黄伞,阳伞”
德国斯图加特符腾堡美协展厅沈远个展 “黄伞,阳伞” © Lin Zuqiang
广告

巴黎的艺术家沈远最近受邀在德国斯图加特符腾堡美协展厅举办个展 ,题目叫“黄伞,阳伞” 。这是一件由四个工作台组成的装置作品;台面上,艺术家用铁丝!沥青、布料、大漆,重现了香港人熟悉的两个场景。一是香港大批菲律宾保姆在星期天休息日的时候到汇丰银行和各大商场附近的空地过她们的集体假日生活,抱团取暖的场景。另一个场面是香港青年学生在中环的非暴力政治抗争运动“黄雨伞”被警察清场之后的遗迹。

斯图加特符腾堡美协从巴黎 Kamel Mennour 艺廊把沈远的作品借来展览,有他们独特的兴趣点。美协里一群有运动精神的在地艺术家组成了一个叫斯图加特都市现象观察所的团体 (SOUP )。在他们的生活中,有一个需要他们长期抗争的现实:斯图加特要修建一个火车站,需要把原来的大片公园铲平。那种感觉就像在想像中的巴黎为了新建一个火车站,要把卢森堡公园铲平。就像在中国,为了兴建长江三峡水利工程, 要牺牲掉一部分沿江环境。这样一来,住在斯图加特里常年享受公园的人不干了,他们据理力争,反对市政府的计划。跟中国的梁思成一样,他们要求把火车站的项目挪到城边去。这场斗争持续了多年。斯图加特美协还有一个兴趣点是模型工艺。当地一个工艺超人用30多年的时间,将火车站和铁路线做成比例精准的模型,以严谨、耐心把铁路控制中枢和沿线景观惟妙惟肖地仿造出来。斯图加特美协里的都市现象观察所艺术家团体,在抗争的题材上,在艺术媒介的运用上,从沈远的作品里找到了共鸣。

那沈远的作品是什么样子的呢。 这是用模型式的装置搭建的两道风景,极度写实。警力风暴之后的那种带着焦味的伤痕,那种悲怆,和菲佣们叽叽喳喳家长里短期间的乡愁,被模型风景里沥青的质感、栅栏的金属色泽追忆了回来。但模型装置里没有一个人物。

电视里,网路里, 黄雨伞和菲佣周末团练的图像比比皆是,那是影像纪实。沈远的图像虽然也在讲同一个主题,但是转换了媒介,经过取舍,在模型装置提供的可能性和局限里,把沈远亲眼见过的菲佣团练和她在其他媒介里看到的黄雨伞运动再现了出来。这个过程和画家把法国大革命的代表性场景画出来,把中国的农业学大寨画出来,给后世留下一个画家编辑过的历史再现是一个道理。

这件装置作品不是权力机构和信仰团体,象政教合一时期的梵蒂冈向米开朗基罗征订雕塑和绘画那样,向艺术家征订的。而是艺术家通过艺廊这个商店一样的平台向社会上的艺术机构和个人藏家推介的,所以题材和媒介的选择都是艺术家主动的、独立的、自发的。 是艺术家自己觉得应该和社会分享的, 是恰当的,有意义的。那是2017年,在香港,唐人画廊。

到了2021年,作品又在另一家艺廊,巴黎的Kamel Mennour 展出。在这次展览中,沈远把“黄伞,阳伞”放在另一件当时新做的装置作品“黄背心”边上, 在同一个空间展出。黄背心是出现在法国的中产阶级反对财富垄断的运动,艺术家这次用乒乓球桌,用隐喻的手法将法国抗议者与政府之间的你来我往的谈判式的较量表达了出来。这样就在比较中让 “黄伞,阳伞” 这件作品多了一个层次,不仅是香港青年人的政治集会和菲佣的社交集会比较,更是将香港的社会矛盾与法国的社会矛盾放在一起比较。

斯图加特的艺术界同行和观众看沈远的作品“黄伞,阳伞”就像看到了一面镜子,从镜子里看见自己。虽然沈远作品描述的是多年前香港社会矛盾中的一个抗争性的景观,但到了斯图加特的展厅,就形成了对德国当地政治环境和当地运动艺术的一种呼应,这和在法国与另一件作品“黄背心”一起展览时让巴黎观众反思自己身边的社会运动所产生的共鸣是一个道理。

沈远还特意为斯图加特的观众画了8幅水彩画, 让他们看到眼前这件“黄伞,阳伞”装置,在法国巴黎,与“黄背心”的装置一起展出的时候是一个什么样的效果,是一种什么样的呼应。

沈远本人并不是一位社会运动家,她是艺术家。她是用不同材料、不同方式,在高度抽象的象征性图像作品和很具象的社会关切题材作品之间来来回回涉猎的艺术家。 她用作品参与社会运行的基本道理的讨论,参与艺术方法论的探讨。她生活在鼓励不受限制地,开放地去看待世界各地的纷争的巴黎, 她也关心这些纷争与十万八千里外塞纳河边她的生活的关系。黄雨伞和黄背心恰好在那个阶段风起云涌,就被她关注到,于是就象早些年的移民议题一样,走近了她的创作中, 变成了作品。

早些年,她做过一个装置作品“白费口舌”,那是一排冰舌头。等冰化到痰盂里以后,里面是一把刀。造型语言、图像语言就像一根舌头,也许沈远的造型语言里也有一把刀,用来剖析现象,从现象看本质。当里面有丰富的内容的时候,世界各地的艺术爱好者就会把沈远的语言和她的刀一起借来,买来,把现象剖开了看看,看看里面,看看外面,看看前面,看看后面,看看左边,看看右边; 用艺术的取景,用艺术的转换,用艺术的解读,换一种方式来看我们的世界,分享艺术家的世界观, 从艺术家的世界观里来找我们自己的世界观的影子。这就是本质。 我想,德国的艺术家同行们找到了沈远创作“黄伞,阳伞”的初衷, 也进一步增长了他们自己面对德国艺术观众, 面对当地火车站修建争议所需要的信心。

请听艺术家沈远访谈

艺术家沈远访谈
12:07

CULTURE 14-09-22 - prod du 01.09.2022

请听策展人杨天娜 (Martina Köppel-Yang) 访谈

09:04

策展人杨天娜 ( Martina Köppel-Yang )访谈

电邮新闻头条新闻就在您的每日新闻信里

下载法广应用程序跟踪国际时事

浏览其他章节
页面未找到

您尝试访问的内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