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问主要内容
法国报纸摘要

解放报:立陶宛惹怒北京

发表时间:

法国总工会关于年底国铁运行瘫痪战略遭遇失败;警察暴力事件引发质疑和反思;金正恩将迎来执政十周年;这是12月17日出版的法国各大全国性日报头版关注的焦点。另外,立陶宛与中国的紧张关系因台湾问题继续加剧以及如何评判中国现行制度,则是关于中国话题的报道。

法国报纸摘要
法国报纸摘要 RFI
广告

中国与立陶宛关系恶化

首先,在中国的进一步压力下,立陶宛驻京外交官匆匆返国。《解放报》指出:立陶宛驻京使馆已人去楼空。19名外交官匆忙收拾行装,与家人乘坐首趟飞往立陶宛的航班离开北京,与其说这样做是为了回家过圣诞,不如说是回去避难。本周初,中国要求在北京的立陶宛代表交出他们的外交护照,以便降低他们的地位。维尔纽斯担心他们遭遇外交豁免权被取消、从而面临安全与行动自由受限的风险,因此将他们遣返回国,继续“远程工作”。立陶宛外交部指出:(驻京)使馆并“未关闭”,该国在华公民“绝不会受到此一临时决定的威胁”。

自今夏初以来,北京与维尔纽斯的紧张关系不断升级。短短数月,立陶宛做出一系列决定:议会认定中国在新疆实施“种族灭绝”;在5G网络的建设中将华为排除在外,转而采用瑞典运营商特里亚电信(Telia)设备;退出中国领衔的与中东欧国家合作的“17+1”合作机制;并在7月宣布在首都正式开设台湾代表处。

中国随后也采取了一系列措施:降低了与立陶宛的外交级别,将双边关系降为代办级、并试图单方面将相同做法强加给立陶宛在中国的代表。还特别亮出了经济胁迫武器。12月1日,中国将立陶宛从海关总署名单中删除,一周后,再次将立陶宛添加到相关列表中,但出口障碍依旧存在。一些中国企业毫无缘由地取消了与立陶宛公司的订单。

《解放报》指出:通过对立陶宛这样一个小国部署如此大规模的措施,中国正在展示其实力,并以自身意愿来解决外交政策问题。

至目前为止,立陶宛立场坚定。但要坚持下去,维尔纽斯需要欧洲的支持。12月8日,欧盟外交代表博雷利(Josep Borrell)和欧盟执委会副主席杜姆布罗夫斯基斯(Valdis Dombrovskis)以罕见地发表共同声明的做法,表达了某种担忧。他们表示:中国与欧盟成员国双边关系的发展将对欧洲整体关系产生影响。

中国社会既不是希特勒的德国,也不是斯大林的苏联

《十字架报》在论坛专栏刊出一篇文章,巴黎政治学院教授让-路易-罗卡(Jean-Louis Rocca)表述了对中国政治制度的看法。这位曾在北京清华大学任教的巴黎政治学院国际研究中心研究员,以汉娜-阿伦特(Hannah Arendt) 的研究成果为依据,拒绝接受将中国定义为“新的极权主义”。

罗卡指出:作为20世纪的思想家、政治理论家之一,阿伦特在上个世纪50年代为在德国和苏联出现的新型暴政做出定义。她对极权主义机制的定义和分析十分丰富,简言之,主要有以下几点:首先,她坚持认为:任何极权制度都废除了利益的概念,(包括个人利益、集体和国家利益)。其次,个人关系必须服从于党;最后,极权主义反对科学,鄙视科学家。

如今,中国受到的指责主要有三:一,加强军事力量以保护国家利益,强调技术和科学发展;二,由个人关系和网络治理国家;三,使用欺骗性的规则刺激经济增长,有损于他国利益。对此,罗卡指出:在中国共产党最近通过的一项决议中的几乎每一页纸上,都能见到发展、繁荣、复兴和国家利益、科学进步、反贫困、社会福祉等概念的字样。恰恰以这些概念的名义,决议文本将中国共产党的一党统治合法化,并确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地位。

罗卡得出结论:在中共的任何文件中,都没有 “种族”或“阶级斗争”的意识形态作为普遍解释的中心法则而出现。因此,中国并非极权主义。

罗卡最后指出:由于中国实施控制,为言论自由留下的空间越来越小、并追捕政治反对派,人们可因此指责它是一种独裁或专制。但是,无论是想了解这个国家、或是赞美或反对它的成就,都不应误解其政权的性质。中国社会既不是希特勒的德国,也不是斯大林的苏联,甚至不是毛泽东的中国。它是一个“平庸“的独裁,在政治“功利主义”规范之内的独裁,其目的是确保人民的福祉。

电邮新闻头条新闻就在您的每日新闻信里

下载法广应用程序跟踪国际时事

浏览其他章节
页面未找到

您尝试访问的内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