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问主要内容
环境与发展

非洲可以禁止一次性塑料,中国为何做不到?

发表时间:

塑料污染对生态环境以及人体健康所造成的危害今天几乎已经是路人皆知,然而,全世界各国政府减少乃至禁止塑料包装品的政策力度却依然难以满足环保人士的期待。有意思的人,在禁止使用一次性塑料产品问题上,经济落后的非洲却走在世界的前沿。

非洲马里的塑料回收点,2019年11月。
非洲马里的塑料回收点,2019年11月。 Marie-Laure Josselin/RFI
广告

2004 年,中非小国卢旺达率先实行了塑料禁令,成为全世界第一个禁止使用一次性塑料产品的国家,2008 年,卢旺达甚至规定贩卖塑料袋将被处以监禁。随后,非洲其他国家厄立特里亚,塞内加尔,肯尼亚,坦桑尼亚等国紧随其后,根据绿色和平组织两年前的统计数字,今天非洲五十多个国家中已经有三十多个国家与地区出台了禁止使用一次性塑料的禁令,本周西非大国尼日利亚最大的经济以及金融中心海港城市拉各斯宣布禁止使用一次性塑料产品,禁令在宣布之后立即执行。

那么,如此立竿见影的执法方式是否引发民众的反弹?法新社的报道指出,这一突如其来的措施使拉各斯人有些措手不及,也引发了包括环保人士在内的人们对其执行情况的担忧。有贩卖一次性塑料包装盒的商人向记者表示,政府的政策宣布得太突然,应该给消费者以足够的时间来找到替代产品,必须给业内人士提供一条生路。不过,尼日利亚的一家著名的连锁快餐店Food Concepts的工作人员却对政府的政策表示赞赏,并且就此发表公告,声明该公司正在 "开始转型",停止使用一次性塑料包装盒,并且鼓励顾客 "自带容器"。

尼日利亚的环境工作者自然对拉各斯政府的上述政策表示支持,不过,他们也担心该禁令是否能够得到切实的落实。因为,事实上,早在2019 年,尼日利亚国会就通过了一项禁用一次性塑料袋的法律,但该法律却因没有走完最后的程序而胎死腹中。

德国海因里希-伯尔基金会的报告指出,尼日利亚是 "非洲第二大塑料进口国",占 "非洲大陆塑料消费量的 17%","每年都有超过 13 万吨塑料流入尼日利亚水域"。该基金会在 2020 年的一份报告中警告说,"如果不立刻采取措施,到 2030 年,塑料进口量和消费量将超过 4000 万吨"。而塑料污染所导致的生态以及健康危害将会导致严重的社会经济后果,而尼日利亚是非洲第二大塑料进口国。

事实上,虽然非洲的塑料产量仅占世界总量的 7%。然而,非洲却是受污染影响最严重的大陆。它已成为塑料垃圾的 "中心",尤其是在中国,于2017年决定不再作为 "全球塑料垃圾的接收者"(中国曾收集约70%的垃圾)之后。因此,马来西亚、印度和泰国等其他亚洲国家也紧随其后,导致非洲 今天成为塑料垃圾出口的新首选目的地。另外,除了塑料垃圾之外,中国的塑料产品近几十年来如潮水般涌入非洲,非洲消费者今天开始意识到他们的传统的木制的日常用品虽然使用起来不太方便,但却是经久耐用,而不象塑料产品一样,虽然价格便宜,用不了多久就会成为垃圾。

非洲国家不仅在禁止一次性塑料用品上领先世界其他国家,而且推出了多种打击塑料污染的措施。比如说,最早在全国范围内禁止使用一次性塑料袋的非洲国家卢旺达还推出了使该国跻身最清洁国家行列的另一项举措:那就是在每个月的最后一个星期六,全国各地都会开展社区清洁活动,清除塑料等其他垃圾物品,这使得卢旺达,特别是其首都基加利,以其清洁而闻名。再比如说在布基纳法索,居民们自行回收并且利用塑料垃圾,将它们制作成塑料桌子或者凳子等等。类似的塑料回收活动虽然会很可能导致一定的空气污染,不过,这总比生产新的塑料消费品更加环保。

最后,非洲国家之所以能够在打击塑料污染领域走在世界前沿,这或许恰恰是由于非洲的经济水平相对落后,因此一次性塑料禁令在非洲实施并不会引发巨大的经济后果。

相比之下,美国以及中国等塑料生产与消费大国似乎迟迟难以出台禁令,中国商务部最新的一次有关限制一次性塑料用品的声明,依然只不过是限制使用,而并不是禁止使用。就连中华环保联合会也并没有呼吁禁止使用。因为从中国目前的全民网购,外买快餐高度消费一次性塑料的模式来看,禁止使用一次性塑料必将对该行业带来冲击。不过,从环保的角度来看,这恰恰是北京当局应该当机立断,禁止生产消费一次性塑料产品的原因所在。事实上,中国在气候峰会会场展出的以竹代塑产品完全可以大规模的推广。最后,或许应该重新审视的是这种被认为是现代化进步的网购模式。

电邮新闻头条新闻就在您的每日新闻信里

下载法广应用程序跟踪国际时事

浏览其他章节
页面未找到

您尝试访问的内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