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问主要内容
环境与发展

湄公河五分之一鱼类濒临灭绝!谁之过?

发表时间:

3月5日在美国西雅图举行的第九届世界渔业大会上,世界著名的环保组织世界自然基金会(WWF)与其他22个组织共同发布报告,报告名为《湄公河被遗忘的鱼类》(The Mekong's Forgotten Fishes)。报告警告湄公河五分之一的鱼类濒临灭绝的报告,引发业内人士与环保组织的广泛关注。湄公河起源于中国境内的西藏,在中国境内的上游叫作澜沧江,湄公河是亚洲第三大跨境河流,是东南亚地区的第一大跨境河。湄公河从中国经缅甸、老挝、泰国、柬埔寨、越南绵延近5000公里,湄公河中的丰富的渔业资源是沿岸数百万人的重要的食物来源。那么,造成五分之一的鱼类消失的原因是什么?湄公河鱼类的减少除了威胁地球生物多样性之外对两岸的民众会造成何等直接的影响?

在美国西雅图举行的第九届世界渔业大会上,世界著名的环保组织世界自然基金会(WWF)发布了一份警告湄公河五分之一的鱼类濒临灭绝的报告,2024年3月5日。
在美国西雅图举行的第九届世界渔业大会上,世界著名的环保组织世界自然基金会(WWF)发布了一份警告湄公河五分之一的鱼类濒临灭绝的报告,2024年3月5日。 © 网络
广告

美国国务院资助下的华盛顿智库史汀生中心的《湄公河大垻监测项目》多年来不断地指出中国在湄公河上游修建水坝如何对湄公河生态的构成威胁,而对此中国官方的回应是,中国的澜沧江出境处年均径流量仅占湄公河出海口年均径流量的13.5%,因此澜沧江水电开发对下游水量几乎没有影响。中国官方喉舌环球时报更是谴责美国智库以及美国媒体故意炒作,挑拨中国与湄公河流域其他五国之间的关系。

据中国媒体介绍,由泰国、老挝、柬埔寨和越南联合成立的湄公河委员会也曾经在2017年表示湄公河下游的干旱并非上游水坝所致,而且在一些情况下还会有助于蓄丰补枯。

那么,世界自然基金会的专家对上述议题有何看法?

湄公河全程图
湄公河全程图 © 网络

法广因此电话采访了世界自然基金会常住越南的亚太地区淡水业负责人Marc.Goichot 先生。

法广: Marc.Goichot 先生,您好,非常感谢您接受法广的采访,能否请您首先介绍一下《湄公河被遗忘的鱼类》这份报告的主要内容,以及鱼类消失将会导致的直接后果?

Marc.Goichot : 报告对湄公河中鱼的种类及存在作出了全面的统计,湄公河是世界上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河流之一,仅次于美洲亚马孙河和非洲的刚果河,如果从每公里的流程中的鱼类的数量来计算的话,应该是全世界鱼的种类最丰富的河流。这是一条十分美丽的河流,河中大约有1148多个种类的鱼,数百万人依靠河流而生存。这也是为什么湄公河鱼类的消失将会产生重大的影响:首先最直接的影响是民众的生存来源受到威胁,湄公河中的鱼是当地民众的主要食物,当地居民无论他多么贫困,都可以从河中捕鱼而食,维持最基本的生存,许多鱼都是未经过市场直接从河中捕捞之后成为餐桌上的佳肴。所以,要取代何种消失的鱼将是十分困难的,因为无论是种植大米或者饲养牛羊等动物来取代,都会破坏当地的生态平衡。其次,一条畅通的河流对水中的生物十分重要,对水中的泥沙来说也同样重要,这些泥沙在河流入海处能够起到阻止海水倒流的天然屏障的作用,但是,由于水坝或者采沙业的开发,河流中的冲积沙越来越少,而湄公河三角洲大约有四万平方公里的面积,相当于荷兰一个国家的面积,居住着大约有两千万居民,这里的平均海拔不到一米,所以当地的居民严重受到洪水以及台风的威胁,而且随着气候变化的加剧,随着海平面的不断上升,这一威胁日益加剧。唯一可以缓解这一危机的途径就是河水能够带来更多的泥沙,但是,由于上游的水坝越来越多的原因,河水中的泥沙越来越少。民众受到气候变化的威胁也就日益加剧。因此,粮食安全缺乏保障以及气候变化的威胁是湄公河面对的最严重的威胁。

法广: 湄公河生态受到破坏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如果按照轻重来排列的话,水坝是否是首当其冲?

Marc.Goichot :确实,如果从最直接影响的角度来评估,水电站是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湄公河的上游在中国境内就有许多座水电站,中游及其各大分支上也都修有许多座水电站,水坝不仅影响河流的畅通,而且积累的大量的泥沙,再加上采沙业的开发,这就使大坝吞食泥沙的效果进一步翻倍,使下游的土壤无法活得肥沃的冲积物,也使鱼类失去了栖息的温床。最近二十多年来,湄公河下游入海口的河床失去了两米到三米左右高的泥沙,河水比原来深了两三米,也就是说,海水倒灌越来越深,海水可以渗透到地下水层,这就使淡水的取水源越来越受到限制,民众因此会更加倾向于寻找地下水,地下水的开发会更加导致海水的渗透。这就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因此,这其中有多个因素,这还几个因素之间相互作用,就形成了今天的状况。还有,需要补充的是上游的森林开发对水流的影响,农业灌溉已经河堤的修建都会产生影响。产沙业与水电站,一及气候变化都加剧了对河流生态的破坏,这一切之间都在互相作用。

法广:世界自然基金会在报告中强调虽然湄公河中的鱼类面临灭绝的威胁,但是,报告强调,亡羊补牢尚未完晚矣。不过,既然水坝是造成湄公河生态受到破坏的主要因素,如何才能够阻止湄公河沿岸各国继续修建水坝,世界自然基金会对此有何评论?

Marc.Goichot  对水坝不能够一概而论,水坝有时确实有其存在的必要,比如说,当地确实需要电力,而且,如果从气候变化的角度来看,当地的雨季与旱季的极端气候会日益严重,因此,为了应对此一现象,简单而言,如果我们在雨季的时候蓄水,然后,在旱季的时候再放水,这似乎是顺理成章的有效的方法,这也是中国方面强调的修建水坝的优点。但是,这只是从水资源的管理的角度来考量,但是,一条河流它的功能是多方面的,仅仅从水资源的角度来管理是不够的。我们要关注的是河流畅通性,河流的上下游之间的关系,要考虑到泥沙,河床以及水中的鱼的生存条件,如果从这一切的角度来看,那么,我们的看法就会截然不同。因此,修建水电站,往往是从减低碳排放的角度出发,但是,如果我们从气候适应,从生物多样性的角度来看,从河流的河床来看,这就完全不一样了。而且,鱼类需要在上下游中畅游,有的鱼必须到上游去产仔,但是,倘若修建水坝,那么它们就无法产仔。还有,就是倘若河水中泥沙消失,倘若鱼不能在泥沙中产仔,哪么,产在水中的鱼卵就很可能被别的生物吃掉,这就会对鱼类的蕃衍造成威胁。所以,这一切都显示,水坝对鱼类的生存构成严重的威胁,所以,我们必须考虑到所有的因素来掂量水坝的利弊。必须从鱼类的生存的条件的角度来审视,但同时也必须看到适应气候变化的必要,必须要各种角度来平衡地看待水坝的问题。

不过,Marc.Goichot 先生也承认,今天在西方发达国家,许多大坝正在被逐渐地拆除,因为人们已经意识到水坝对生态环境所造成严重的负面影响,但是,在亚洲以及非洲等地的发展中国家,修建水坝依然是获得廉价的电力资源的一种方式。因此,世界自然资源并不系统性的反对修建水坝,而是对如何修建水坝以及如何选择坝址等问题提供建议。

此外,针对湄公河渔业资源枯竭议题,旅居德国的水利专家王维洛在2021年发表的有关湄公河水资源冲突的文章中强调中国在上游澜沧江修建水坝所必须承担的责任。因为他认为湄公河丰富的渔业资源,得益于来自上游澜沧江的营养物质。他认为澜沧江上水库拦沙作用对湄公河下游渔业资源的影响,就和三峡工程对长江中下游渔业资源的影响一样。中国政府曾经决定,2021年1月1日起在长江干流、重要支流和大型通江湖泊禁止捕鱼十年。中国政府将渔民纳入社会保障制度,让全中国纳税人承担。因此,王维洛先生提问道:对于湄公河失去渔业资源的渔民,澜沧江的水坝所有者或者中国政府或者中国纳税人是否也愿意对他们做出同样的赔偿?

感谢世界自然基金会常住越南的渔业项目负责人Marc.Goichot 先生接受法广的专访。

电邮新闻头条新闻就在您的每日新闻信里

下载法广应用程序跟踪国际时事

浏览其他章节
页面未找到

您尝试访问的内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