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问主要内容
要闻分析

助普京打侵乌战争?北京顾左右而言他

发表时间:

在4月26日结束访华行程前的最后表态中,美国国务卿布林肯仍然敦促中国限制对俄罗斯军工生产的支持并警告说,“如果我们没有看到变化,我们完全准备好采取行动。” 北约秘书长前一天也以异常严厉措辞警告北京:如果中国想与西方保持良好关系,就必须停止支持俄罗斯在乌克兰的战争。不能两者兼得。

4月26日,美国国务卿布林肯在北京美国驻华大使馆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发表讲话。
4月26日,美国国务卿布林肯在北京美国驻华大使馆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发表讲话。 © 美联社图片
广告

美国情报机构日前公布一份评估报告显示,中国向俄罗斯出售的机床、微电子和其他技术大幅增加,莫斯科则利用这些技术生产导弹、坦克、飞机和其他武器,用于对乌克兰的战争。据路透社获得的卫星图像显示,涉嫌将朝鲜武器运往俄罗斯而遭美国制裁的一艘俄罗斯货船近期一直停泊在中国的一个船厂。

美国国务卿布林肯上周在意大利卡普里岛举行七国集团(G7)部长会议后就表示:中国是俄罗斯军事工业综合体的主要贡献者,为俄罗斯提供武器装备的要素和零部件。中国在帮助俄罗斯和与欧洲保持良好关系之间,不能两者兼得。

在美国国务卿对中国进行三天访问期间,除了南中国海、台湾、中东、芬太尼、两军交往、人工智能、不公平贸易和人权等议题以外,中国对俄罗斯军工生产的支持也是他重点关注的议题。有美国国务院官员曾经在中美谈判会前就暗示,中国对俄罗斯的支持将成为会谈的一个主要焦点,并表示华盛顿准备对一直帮助俄罗斯国防工业重组和补给的中国公司采取行动。会谈期间,美国官员们证实,布林肯在会谈中直接向王毅提到了美国对这个问题的关切。

布林肯返回美国前在美国驻华大使馆举行记者会再次证实:他向中方重申了美国对中国提供的零部件为俄罗斯对乌克兰的野蛮侵略战争提供动力的严重关切。

布林肯说:“中国是机床、微电子、对制造弹药和火箭推进剂至关重要的硝化纤维和其他军民两用产品的最大供应国。莫斯科正在利用这些产品加强其国防工业基础,而这个国防工业基础正在大批量的生产火箭、无人机、坦克和其他武器,普京总统正利用这些武器入侵一个主权国家,摧毁其电网和其他民用基础设施,杀害无辜的妇孺和男子。没有中国的支持,俄罗斯将难以维持对乌克兰的进攻。”

布林肯还说:如果中国不改变做法,美国及其盟友准备采取行动他说他在与中国官员举行的会谈中明确表示,美国及其盟友做好了采取行动的准备。此外,中国对俄罗斯军工生产的支持并不仅仅是美国的关切,北约盟国以及七国集团也发出了同样的信息,即中国对俄罗斯国防工业基础的支持不仅对乌克兰的安全构成即时的威胁,而且也威胁到整个欧洲的安全。

布林肯在记者会上回答媒体提问时说“我认为,我们都希望中国采取措施限制这一行为。正如我所说,我们也在考虑我们已经做好充分准备采取的行动,如果我们看不到变化的话。对于美国来说,我们已经对100多个中国实体实施了制裁和出口管制等。我们已经做好充分准备采取行动,采取更多的措施。” 布林肯在记者会上明确表示,“如果中国不解决这个问题,我们会的。”

尽管布林肯没有明说美国准备采取哪些额外的措施,但在他访华之前已经有美媒报道称,美国初步讨论了对部分中国金融机构进行制裁的措施,以对其支持俄罗斯的行为进行反制。美方短期内没有计划实施此类制裁,而是希望通过外交手段避免。布林肯此次访华就是为此做出的外交努力。

不久前访华的美国财政部长耶伦也是在回国前,向中国的银行和出口商发出了警告:如果帮助增强俄罗斯的军事能力,华盛顿不会放过你。耶伦说:“任何促进将军事或军民两用商品输送到俄罗斯国防工业基础的重大交易的银行都会面临美国制裁的风险。”

复旦大学国际问题研究院长兼美国研究中心主任吴心伯告诉中央社记者:中方关心的台湾议题、南海问题、美国对中国加征关税与科技管制等,在这次布林肯访中没有突破;美国关心的俄乌冲突问题、减少中国向俄罗斯提供支持等议题,也没有取得突破。从中方来说,处理中美关系应该是从旧金山峰会达成的共识往前推进,但是布林肯这次是想“提出新的议程”而且希望中国做出让步,实际上他也没有达成目标 。

所谓“新的议程”大概就是布林肯这次谈判的大棒议题:北京助力普京打侵乌战争的一系列证据,中方的对策似乎是那些被人津津乐道的降级接待布林肯的小动作。中方在“产能过剩”等各个问题上喋喋不休火气很大,唯独听不见看不见他们如何解释回答:为什么偷偷摸摸地援助普京打侵乌战争?甚至连提都没有提到。

有不具名的国际关系学者对中央社表示:中美保持对话与沟通是好事,但双方基本立场早如同楚河汉界,这种对话更类似最后通牒,如果没有非常魄力和非常举措,新冷战已成定局。不过,中美双方在全力博弈的同时,也都想管理危机 ,“不至于破局”。

电邮新闻头条新闻就在您的每日新闻信里

下载法广应用程序跟踪国际时事

浏览其他章节
页面未找到

您尝试访问的内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