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问主要内容
要闻解说

希拉里之行遭遇中国媒体冷遇

发表时间:

正在实施亚洲之行的美国国务卿希拉里-克林顿周二飞抵北京,展开对中国的访问行程。美国国务卿的到访,正值亚洲地区相关国家因领土纠纷导致的紧张局势不断升级、美国针对相关国家关系的表态益发引人关注的情势。希拉里到访之际,中国官方媒体周二发表了针对美国国务卿亚太之行的负面评论,指称希拉里是“深度强化中美互疑的人”。

要闻解说
要闻解说 RFI
广告

据法新社报道,英文版的《中国日报》抨击道:华盛顿不仅对中国领海利益受到菲律宾、越南等国的践踏视而不见,还对这些国家表示支持。奥巴马当局的众多决定令人感到:美国政府试图挑衅、特别是在某些关涉中国的问题上。
《环球时报》也发表评论,揭露希拉里-克林顿加强了中、美两国间的“互疑”。评论指出:希拉里带给美国外交的最大动作,是“重返亚洲”,但它除了将中美战略互疑推向高峰,并没有给美国带来多少实际收益。美国追求两个次级战略目标,一是恢复经济活力;二是对中国的崛起进行限制。近年来,希拉里频频在亚太地区展开活动,但实际上,并未能推动这两个目标中的任何一个。因为美国设置的后一个战略目标却行不通,要把中国装进美国的各种标准“以及圈套中”,中国却“不可能就范”。

社评认为,长远看,美国只能与中国平等竞争并且合作,美国主导游戏并操控中国的空间和资源的力量只会越来越小。希拉里一旦离职,美国重返亚洲战略都有可能被“大调整”。该报对希拉里声称的巧实力外交也表达了不满,认为这增加了中国与周边有领土争议国家的摩擦,“也让中国人更加清晰地感受到来自美国的战略压力”。但“中国人的承受力增加了,不会再因一些小摩擦而惴惴不安”。

中国媒体谴责美国国务卿试图与东南亚地区国家结盟共同应对中国。新华社发表评论指出:虽然克林顿表示“太平洋对美、中两国足够大”,但要改善与中国的关系,华盛顿则应采取具体措施。

美国国务卿将在未来两天对中国的访问期间,与北京政府就“广泛的重要话题”展开磋商。除两国关系外,美国国务卿与中国领导人讨论的内容,还将涉及人权、叙利亚等诸多话题。分析人士认为:双方的对话将“不会轻松”。在上周末举行的南太平洋岛国论坛上,尽管希拉里有关“太平洋对美、中两国足够大”的说法,被认为课以降低对抗声调,但仍有分析指出:希拉里发出的清晰信号是:美国比中国更加关心太平洋地区。做为奥巴马重返亚太战略的积极推动者,希拉里-克林顿在不到4个月的短短时间里,三次到访亚洲。对此,《纽约时报》却评论说:在大选当头的情况下,克林顿希望美国人看到星条旗在亚洲的影响力,但她面对的却是非常棘手的亚洲局势以及始终拒绝美国前来“搅局”的中国。

希拉里披露,她此行将要传达的信息是,现在是对这片海域的争议保持冷静的时候,相互认同的行为准则是这样做的最好方式。美国国务卿本次到访中国被有些媒体称做是一次“敏感时期的谢幕式访问”,她将很难作出长期的、重要承诺。因此,中美双方通过谈判取得具有实质性、建设性成果的可能性将十分有限。

 

电邮新闻头条新闻就在您的每日新闻信里

下载法广应用程序跟踪国际时事

浏览其他章节
页面未找到

您尝试访问的内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