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问主要内容
文化艺术

三位中国艺术家在巴黎大王宫“艺术财富沙龙”

发表时间:

关注巴黎艺术动态的人都知道,修缮一新的大王宫,也就是位于美丽的亚历山大三世大桥旁的大王宫(Grand Palais) 里总是举办者各种各样的艺术展览活动,刚刚办完巴黎摄影展(ParisPhoto),第九届“艺术财富沙龙”就于11月25日到 30号隆重出场,再一次让世界各地的当代艺术家有机会展示自己的作品。据介绍,本届展览还是和以往一样,由四个部分组成,分别是对比沙龙展,法国艺术家展,设计和水彩画展。尽然共有2500个艺术家的作品参展,展廊起到了在艺术家,观众和艺术画廊之间搭桥的作用。

艺术家徐丹,邱光平,濂学铭与天成文化机构董事长张婧女士在大王宫展厅
艺术家徐丹,邱光平,濂学铭与天成文化机构董事长张婧女士在大王宫展厅
广告

进入大王宫的穹顶玻璃大厅,映入眼帘的艺术作品真的是风格各异,可令观众大饱眼福,让前来寻宝的收藏家或画廊经纪人也能找到心仪的艺术作品。在这样的艺术氛围中,我们见到了来自中国的三位参展艺术家,他们是中国成都天成当代艺术机构推荐而来的徐丹,邱光平和濂学铭,因受场地的限制,遗憾的是每个艺术家都只能有很小的展示空间,这当然也给观众了解艺术家的风格造成一定的障碍,但可能有眼光和鉴赏能力的内行有是千里马的能力,能从有限的作品中看到艺术的价值。

三位艺术家真的是三种风格,气质各异。擅长画静物,人物肖像的徐丹文质彬彬,他的画面安静,稳重,展出的两幅粉彩作品《盖碗茶》和《线装书》安静的讲述者事件的流逝和过去的时光,也是对浮躁社会风气的一种无言的反抗。大学教授邱光平很健谈,最擅长画长着嘴,似笑非笑,似哭非哭的骏马,这些马彻底颠覆了徐悲鸿的骏马形象,奔跑着,揭示人类文明在当下物质社会的命运。而内敛的濂学铭的画风多变,他的画笔下有过人体交错肉欲横流的“欲餐”,表情痛苦的黑白肖像“呐喊“,也有写实到近乎于照片的树枝,多种风格灵活运用,显得从容淡定,个性凸显。

首先接受我们采访的是徐丹,应该说看到徐丹的作品给人的第一感觉和特别,因为很难想像画家如何仅仅通过粉彩将生活中的曾经有过的物品如此真实的体现出来,明明是画,却比实物还要逼真,时光似乎停留在了他的画笔下。曾经在美院学士设计的徐丹对光和物体形状的感受和表现能力非同一般。

                                         徐丹: 对中国传统文化里的一些东西的祭奠或者怀恋

徐丹:这些画可能会让你觉得很安静,我的这种风格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促成:首先这与我的性格有关系,我本人比较好静,也和我小时候的成长环境有关。因为我小时候就在一个就院子里长大,里面有很多这样的东西,在学画画之前就看到了它们,觉得很有意思,但是当时没有能力去表现。美院毕业以后,就想将儿时的记忆中的那些东西表现出来。另外,这些物品也是我们很多中国人共同的记忆,可以通过这些器物看到一个社会的缩影或者是一个反射。我们常说的一句话是“睹物思人”,我的画画的是器物,但是人在制造这些东西的时候,已经把人的所有因素都揉在里面,事实上,您能看到许多人的因素带里面。而且我画的那些手工制作的东西,比如绣花鞋等都是一针一针缝出来的,和现在流水工作线生产的那些冷冰冰的,千篇一律,冷冰冰的东西有很大的区别。所以这些东西也是对中国传统文化里的一些东西的祭奠或者怀恋。现在不少人都是一味追求现代的东西,但实际上我觉得我们的人,整个社会文化都是一代一代传承下来的,没有传统,怎么会有现在?假如我们忽略了以前的东西,那么现在的东西就没有了根基。

我本人从来不赶潮流,外面的世界影响不了我,不管怎么变,我都是要去画自己喜欢的东西,表现自己的内心,这样才会有价值。不是吗?

法广:这些东西似乎都含有怀旧的情绪,同时也是抗拒社会上的那种浮躁的感觉?

徐丹:是的,我 在表现它们的时候都是在梳理和回忆儿时的那种生活,心里感到很温暖。我认为浮躁的心理很不适合搞创作,如果这个心态平静下来,以一种很平和的心态去创作的时候,反而更有利于创作,可以静下来反省自己的艺术观点,修炼自己,可以对自己和作品都更加完善一些。这一点都是很有益的。

                                                  邱光平:人类可能更需要一些精神上的东西和追求

邱光平是四川大学锦城学院的教授,被称为是近几年来中国当代艺术界异军突起的艺术家,他这次带来的作品名为“蓝色天堂“,画中的主角自然是他最喜欢画的马,请听他的介绍:

邱广平:大众对我的作品比较熟悉实际上还是来自“马”这个题材。“蓝色天堂”这部作品是一个圆形的构图,画上是一匹孤独地在深海里的马,它张着嘴,像一匹没有长大的马。

为什么叫“蓝色天堂”?是因为天堂是一个非常美好的,实现愿望的地方,但是如果将一匹马放在水底,实际上马不能呼吸。这样就营造出一个在今天的全球化的环境里,大家都有一种追求美好东西的欲望,但其实,幸福并不那么容易找到,因为我们生活的这个时代,物质生活比较发达,但是我总是感觉,人类可能更需要一些精神上的东西和追求。
我的大部分作品尺幅比较大,有十几米长,甚至更大的作品,画的主题包括马,秃鹫,稻草人和炭火和山水,实际上应该说题材很丰富。

为什么偏爱画马?其实从世界美术史来看,其实在中国和西方都喜欢将马作为绘画的题材,当我画的马的形象出来后,立刻就引起学术界的关注,原因是我画的马颠覆了人们长期以来对马的视觉欣赏的习惯。这些马都是张着嘴,像在呼喊,像在叫,也像是在笑。这些马是有表情的,被拟人化了。观者可以在每幅画里找到不同的感觉,和不同的解读方式。

                                濂学铭:在对大自然尊重和敬重的基础上,人本身才能跟自然环境和谐

濂学铭带来的两幅作品都与树和生命有关,茂盛的树枝中呈现人的影子,体现出人与自然统一的观念。

濂学铭:是本身的线条感和树枝就像人体中的血脉和脉络。我曾经看过一个展览,人体只剩下血管,实际上也就和一棵树一样,而如果从空中俯瞰江河,也会呈现出树一样的脉络感。实际上这些都和生命有关系,比如说河流,每个细小的分支都在滋润着河流和大地。

这两幅关于树的作品中,我都加进了人的形象在里面,如果仔细看就能看出来。就是想表达天人合一的理念。在对大自然尊重和敬重的基础上,人本身才能跟自然环境和谐。

法广:这次虽然您带来两幅作品参展,但是从画册上可以看出来,您的绘画风格十分多变,有写实,也有中国画写意等四五种风格,在您的笔下似乎很随意底随着主题而变化,如何做到这一点?

濂学铭:实际上是阶段性的,一段时间我可能对某种风格比较感兴趣,或者比较有感觉,就画这一批,然后可能觉得某的题材有问题,或者失去了感觉,然后就会在进行新的探索和转换。不过我的确比喜欢停留在某一个题材上,而喜欢画不同的题材,总体表达的个人思想还是有一定的内在联系。风格的转换实际上很困难,在转换过程中也要做很多实验。

之前我画的《欲餐》系列,实际上表现的是人对欲望的追求,一种奢靡的伤害,现在就逐渐转化成人与自然的关系,更有生命力。

今天的文化艺术节目介绍了三位来巴黎参加艺术财富沙龙艺术家,徐丹,邱光平和濂学铭,感谢他们接受法广专访,也希望艺术永远陪伴着您。
 

电邮新闻头条新闻就在您的每日新闻信里

下载法广应用程序跟踪国际时事

浏览其他章节
页面未找到

您尝试访问的内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