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问主要内容
中国/政治/思潮

中国政治转型思考新书《回到革命》在香港面世

2015年香港书展7月15日在香港会议展览中心登场,田园书屋借此机会推出由流亡美国的维权律師滕彪和政治转型学者王天成共同主编的新书《回到革命:中国大转型前夜的激辩》,重新提出以革命实现中国政治转型的可能,与20年前出版的李泽厚与刘再复对话录《告别革命》遥相呼应。

《回到革命:中国大转型前夜的激辩》封面。
《回到革命:中国大转型前夜的激辩》封面。 图片来源:田园书屋网站
广告

该书将最近十年多来50余位海内外学者以及民主活动人士思考中国政治转型问题的文章,分别收录在五个部分,从“改革已死?”(辑一)的疑问,到“挑战渐进主义”(辑二)以及“改良Vs革命”(辑三)的争论,再到对民间维权运动的(辑四:“异议运动与维权运动”)的剖析,勾勒出中国思想界“从期待改革到呼唤革命”(主编“导言“)的转向。该书第五部分则重点探讨中国需要“何种革命?如何革命?”(辑五)

 

法广:这本书与此前李泽厚的《告别革命》出版相隔20年。如何理解20年后的今天,中国重新面对革命话题?

滕彪:革命这个词在中国的变化很有意思。远的不说,只说中国共产党在建政之后,把革命当作是正确的、正义的、附和历史潮流的先进的东西,把反对它的人称作是“反革命”,是落后、反动的。所以,在相当长的时间里,革命是好的,到文化大革命的时候达到某种巅峰。但是,不知不觉地,1989年之后,九十年代之后,共产党就不喜欢革命了,也不喜欢人们谈论革命,更害怕人们谈论中国将要发生的政治革命,因为共产党自诩为革命者,但他在今天的形势下变成了革命的对象。而在民间,革命话语的兴起和改革破灭有关。70年代末,中共进行经济体制改革,有一段时间,也有所谓的政治体制改革,包括司法制度改革等等,但是,在现实中,整个政治体制没有任何实质性的变化。经济虽然高速发展,但带来大量的社会问题,比如腐败,比如环境污染,比如贫富悬殊、官民矛盾、对人权的侵犯,等等。所以,越来越多的人对改革失去信心,不再抱有希望,很多社会问题没有一个根本的制度变化是不可能解决的。在这种背景下,十几年前就有人说:“改革已死”,“宪政当归”,等等,要求革命的声音越来越大。

当然,这里还有一个国际背景。以前有很多人,无论是在中国,还是在国外,把革命等同于暴力。但是,随着世界形势的发展,政治转型的经验告诉人们,非暴力革命已经有很多先例,而且有丰富的经验,有大量成功的例子,非暴力革命成功的例子已经超过暴力革命成功的例子。

法广:这本书的名字“回到革命”,是否可以说这本书是倡导回到非暴力革命呢?它是要回到什么样的革命呢?

滕彪:这本书不是我们撰写的,二是我们编辑的,虽然其中也收录了我们的文章。在我们收录的文章中,有些主张暴力革命或者不强烈反对暴力革命,但绝大多数学者和行动者都主张非暴力革命。我和王天成都支持非暴力革命。捷克斯洛伐克、突尼斯、波兰等等,有大量的非暴力革命或者颜色革命、和平革命成功的例子。我们也希望在中国推动旨在完成民主转型的非暴力革命。

 

《回到革命:中国大转型前夜的激辩》一书由香港溯源书社出版,田园书屋发行。主编滕彪系著名人权律师,也是公盟及「新公民运动」发起人之一,中国兴善研究所创办人和所长,目前流亡美国,为哈佛大学法学院访问学者。流亡美国多年的王天成则是知名的民主和政治转型研究学者,如今是2013年在美国旧金山复校的天安门民主大学的教务长,著有《大转型:中国民主化战略研究框架》。

《回到革命:中国大转型前夜的激辨》封面
《回到革命:中国大转型前夜的激辨》封面

电邮新闻头条新闻就在您的每日新闻信里

下载法广应用程序跟踪国际时事

分享 :
页面未找到

您尝试访问的内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