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问主要内容
美国/柬埔寨

主演《战火屠城》的美国记者斯坎伯格病逝

悉尼·斯坎伯格(Sydney Schanberg)曾是美国《纽约时报》驻柬埔寨的战地记者,也是普利策新闻奖获得者,他7日心脏病突发在纽约州波基普西市(Poughkeepsie, New York)病逝,享年82岁。

美国《纽约时报》曾驻柬埔寨战地记者悉尼·斯坎伯格(Sydney Schanberg)1976年6月15日在纽约
美国《纽约时报》曾驻柬埔寨战地记者悉尼·斯坎伯格(Sydney Schanberg)1976年6月15日在纽约 法新社-纽约时报共享的资料
广告

纽约时报同事凯瑟(Charles Kaiser)在获知他的好友心脏病突发病逝后,在脸书上写道:“悉尼是一个伟大的作家,勇敢的记者。他永远是我的偶像。”
谈及悉尼·斯坎伯格就会联想起他在1984年影片《战火屠城》(又译《杀戮战场》)中成功的表演。

《战火屠城》是一部有关柬埔寨红色高棉执政期间,对该国人民进行大屠杀清洗“改造”历史的1984年英国电影,该片由布鲁斯·罗宾逊编剧。根据两位记者 柬埔塞的迪斯·普朗(Dith Pran)和美国悉尼·斯坎伯格(Sydney Schanberg)真实经历编剧。

1975年,迪斯•普朗与纽约时报记者悉尼·斯坎伯格留在柬埔寨,见证了红色高棉攻下金边。斯坎伯格和其他的外国记者被允许离境,但迪斯•普朗不被允许。红色高棉大屠杀期间,由于红色高棉对知识分子进行迫害,他隐瞒了自己曾接受过教育以及同美国存在关系的事实,将自己伪装成一名出租车司机。

当柬埔寨人被迫在劳动营中劳动时,迪斯•普朗只得忍耐四年的饥饿和折磨,直到越南人在1978年12月推翻红色高棉的统治为止。他创造了“战火屠城”一词,来描述在他逃离40英里(60公里)的路途上看见的受害者的死尸和骨架。他的三个兄弟和一个姐妹被红色高棉杀害。

迪斯•普朗回到自己的故乡暹粒后,得知家庭中的50名成员死了。越南人任命他为村长,但他害怕越南人会发现他先前与美国之间的关系,在1979年10月3日逃到了泰国,后来逃往美国。

在美国,迪斯•普朗与朋友斯坎伯格重逢,并在1980年加入纽约时报,成为一名摄影记者。1984年,以其经历为蓝本的电影“战火屠城”上映,迪斯•普朗获得全世界的关注。

战火屠城影片在1985年奥斯卡颁奖典礼上最终获得男配角(吴汉润)、摄影、剪辑3项大奖。,并在第38届英国电影学院奖角逐中获得8项大奖,在第57届学院奖角逐中获3项大奖。

电邮新闻头条新闻就在您的每日新闻信里

下载法广应用程序跟踪国际时事

分享 :
页面未找到

您尝试访问的内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