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问主要内容
书香世界

重新审视人与自然的书:《环境也是灾害》

发表时间:

地震、台风、水灾、空气污染、干旱……人类利用大自然的同时是否也在增加自身的风险?自然环境对我们社会的危害程度在逐渐升高还是下降?个人、群体和政府机关有无能力因应环境的不测性?台湾的联经出版了由伊恩‧波顿(Ian Burton)、罗伯‧凯特(Robert W. Kates)、吉尔伯‧怀特(Gilbert F. White)三人合著的书:《环境也是灾害》。具有致命性后果的自然灾害,过去常常被定位为「天灾」,被视为具有不可抗拒的「上帝旨意」,《环境也是灾害》可说是挑战此一看法的经典论述。作者认为,应该重视其背后的「人祸」成分,由于这些原因,才让环境所带来的灾难成为人类永远的苦痛。

《环境也是灾害》一书中文版封面(部分)
《环境也是灾害》一书中文版封面(部分) DR
广告

在这本书中,作者一再剖析全球各地民众如何应付环境中有关空气、水、地质和地形等地方性自然系统要素的剧烈波动。作者并从世界各国选出众多样本,以生动的案例比较发展中国家和高所得国家的自然灾害,包括发生在孟加拉和美国的飓风、发生在尼加拉瓜和加州的地震等等。最后更提出不同发展水平下应付变动方式有何差异的理论。
林肯大郡灾难、九二一大地震、八八水灾、国道三号走山……等事件,殷鑑不远,作者告诉读者,它们到底是天灾?还是人祸?

本书被誉为是探讨人类与自然灾害互动关系的奠基之作,作者汇集了全球无数自然灾害案例,总结经验,建立出宝贵的理论。《环境也是灾害》还反覆提醒民众和政府:「地球浩劫时时降,生命无常日日临!」要紧的是如何建立防灾意识,做好充足准备。

在本书的前一部分,作者阐释了自然环境中所存在灾害的发展趋势及其危害性,并以七○年代发生在美国和孟加拉两次灾难为案例,对比分析灾害何以日益严重和难以解决。接著再探讨人类面对灾害时的回应和选择,特别强调认知和识觉于此所扮演的角色,进而介绍全球各国林林总总不同灾害的特性。本书的第一章开宗明义分析了自然环境中所存在灾害的发展趋势及其危害性,并证实其日益严重、难以解决。接著第二章旨在阐明人类面对灾害时的回应和选择,特别强调认知和识觉于此扮演的角色。到了第三章再介绍林林总总不同灾害的特色。从第四章开始,作者分别就个人选择、集体行动、国家政策及国际合作等面向说明人类可以採取的防御途径。内容中剖析了个人和群体如何在众多方案中选择一个决策。譬如个人层面方面,检视其在觉知、评价灾害和选择方案时如何的不一样。到了集体行动层次,辨识社区、社群和企业如何指导、管理或服务所有个体做出调适行动。最后在第八章再聚焦回自然极端事件与社会复原力之间的关系。到了第二版 (1993年),更提到许多新发生的环境事件、国际组织的新作为和学术界的最近研究范畴和方向等等,尤其纳入了「永续发展」概念和论证,更是补充了1978年初版书中所没提到的新思维。其中新增加的第九章「整合的新进展」(Emerging Synthesis) 是新增章节,给全书画下更美好的句点。该章指出因为学界、技术、社会与典范的转变而产生四个变化:(1)科学研究的范围有所扩展;(2)国际合作计画积极于减少环境灾害的研究与应用;(3)全球环境变迁成为颇具挑战的新研究与政策焦点;和(4)永续发展成为人类因应及调适灾害的新准则。所以一个新的综合分析的角度就需要被正视,这也是本章的主要目的。由第九章的内容我们也可一窥新版所扩展的新视野。

《环境也是灾害》的作者,皆为20世纪下半叶美、加两国知名大学的地理学大师。他们长期以来一直努力于自然灾害和环境识觉的研究,为全球学术界所敬重。

本书初版完成于1978年,在此之前,科学家有关自然灾害的探讨,大多以自然环境的角度切入,对灾害的本质、形成、发展及时空特性,固然多所了解,但对灾害的社经和政策背景、文化和行为面向,以及其与灾害规模之间的关系,较少著墨。

本书作者透过多年的学术探究和论证,终于对后述的观点获致众多崭新的理论,特别就人类在灾害中所扮演的角色,观察入微,因而完成此一划时代的巨著。自此,地理学者在自然灾害方面的研究,开启了全新的一页。

事实上,地理学者很早以前即已对于人类经常不顾历史殷训的行为感到好奇和讶异,不少民众经历过水灾、旱灾、震灾或火山爆发之后,仍会冒险继续坚守家园,到底是什么原因?由于近代全球人口急剧增加,人类的活动遍布各处,规模之大,影响之深,前所未见。对地球有限的资源而言,带来莫大的压力,致使人类对环境的适应性也随之不断调整。在此一过程中,原本经济价值较低不宜开发的边际土地也成为民众大肆利用的对象,就是在这种背景下,自然灾害变得越来越不可测,也酿成一次比一次严重的灾情。可见在论述人与环境的关系时,资源利用和灾害防治经常是一体的两面,成为地理学术非常核心的概念。作者在书中就反覆追问:人类利用大自然的同时是否在增加自身的风险?环境对社会的危害的程度到底在升高抑或下降?个人、群体和国家机器有无能力因应环境的不测性? 全书最核心的一个观点即是:具有致命性后果的自然灾害,过去常常被视为一项自然极端事件或「上帝的旨意」加以了解,定位为「天灾」。但到了今天,人们更应重视它们背后的「人祸」成分 ,也因为这个原因,大自然带来的灾难才会成为人类永远的苦痛。

 

电邮新闻头条新闻就在您的每日新闻信里

下载法广应用程序跟踪国际时事

页面未找到

您尝试访问的内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