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问主要内容
书香世界

纪实性文集《赵紫阳在四川》

发表时间:

由五十四位前省地级干部及知情者亲述赵紫阳1975-1980年主政四川的一部纪实性文集《赵紫阳在四川》,由新世纪出版及传媒有限公司出版。本书的主编 蔡文彬在书中指出,“文革”使赵紫阳第一次大彻大悟,是他走上改革之路的起点!“六四”使赵紫阳第二次大彻大悟,是他的思想从体制内改革昇华到走民主宪政之路的起点!赵紫阳使我完成了从造反派到改革派再到民主宪政派的思想转变。本事一经推出,即获得好评。加拿大维多利亚大学政治系教授吴国光说,本书的成就,已经超越了编者和作者最初的设定。它的根基在于求实,它的价值超越回忆。一切愿意了解中国改革的起源的人,固然决不应该错过本书;而一切希冀能够对未来中国有所展望的人,也同样不容忽略本书。 

广告

书中,编者对赵紫阳给予高度评价指:在四川历任省委书记中,赵紫阳是最受干部和百姓拥护和爱戴的。赵紫阳也是全国七十年代后期在农村和城市的农业、工业、商业、财贸、金融、科技等领域中大胆进行全面改革探索的唯一一位省委书记。他是共产党内唯一的经过“六四”枪声而彻底醒悟,其思想从体制内的改革走向民主宪政之路的领导人。

2008年,在纪念中国改革开放30周年之际,各大媒体进行了声势浩大的宣传,歌颂改革成绩,总结改革经验。但是,对于领导改革开放最卓越的两位领袖胡耀邦和赵紫阳,前者偶见几句不得要领,后者不着一字似无其人;对于为全国改革开放探路的四川提及甚少,更见不到时任省委第一书记赵紫阳的名字,这不能不令四川广大干部、群众感到十分困惑和遗憾。所以,纪实性文集《赵紫阳在四川》,就是要再现四川这段波澜壮阔的改革历程,还历史以本来的面目。

本书作为一部纪实性文集,由事件亲历者记述赵紫阳1975年至1980年主政四川期间,和四川干部、群众一道,为突破高度集中、高度僵化的政经体制,保护和发展生产力,实行富民兴川而进行的伟大探索,从而使四川成为开创全国改革大业的一个发源地并为全国改革奠定了坚实基础的历史过程。本书各篇文稿相对独立。为了编辑此书,编者从2010年8月30日至2011年1月22日的146天时间里,先后联系并拜访了177位在1975年至1980年间与赵紫阳可能有过较多接触的相关人士,年龄最小的64岁,最大的97岁,请他们讲述赵紫阳于1975年到1980年领导四川人民改革的历史。他们都对编写本文集以传存紫阳改革事业起点历史的动议表示高度赞同。编者表示,所有受访者无一例外地公认赵紫阳是最受干部、群众尊重和爱戴的最好的省委书记。

吴国光在《赵紫阳在四川》一书的导言:"再现改革起步的峥嵘岁月"中说,如果说,中国在毛泽东之后的年代所开启的改革与现代化事业,犹如长江黄河,惊涛骇浪,波澜壮阔,那么,本书则将带领读者登上青藏高原的巴颜喀拉山脉,那裡是长江黄河的源头,举首云雪相连,东望一泻千里。一部中国改革史,必须从这里写起。摆在面前的这本书,应该进入这样一部中国改革史的第一个脚注。

一九七○年代末期,是中国的大转折年代,毛泽东死去,新时代开启;巴蜀之地,天府之国,四川是一片美妙神奇的土地。冲破旧制度的束缚,解放民众的生命力和创造力,那是惊天动地的事业。在这样的事业中,赵紫阳和四川农民、干部、科技人员、企业管理者们一道,有声有色地拉开了中国改革第一幕。这本《赵紫阳在四川》,集合了五十四位一九七○年代末期四川改革的亲身参与者的回忆。他们在深沉、平实的历史回望中,以具体、详细的原生材料,生动、翔实地再现了三十多年前中国改革起步的峥嵘岁月。今天的中国,正在巨大的经济成就之中骄傲地顾盼自豪。这样的成就从哪裡来?有人说是中国当前制度的优越性所致,但读过这本书之后,人们不能不对这一套有关「中国模式」的说法深自长思,不能不去重新审视中国改革与现代化的源头和它所走过的三十多年道路。

 

电邮新闻头条新闻就在您的每日新闻信里

下载法广应用程序跟踪国际时事

页面未找到

您尝试访问的内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