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问主要内容
要闻解说

悬念终结:刘鹤将赴美签署中美贸易第一阶段协议

发表时间:

美国总统川普曾透过推特表示,美中双方将于15日在白宫签署第一阶段贸易协议。然而,中国官方始终保持静默,并未如往常般与美方同时宣布这项重大讯息,一度引起外界各种揣测和疑问,市场也揣测不安。这个悬念终于与周四1月9号尘埃落定。

资料图片:中国国务院副总理刘鹤在白宫
资料图片:中国国务院副总理刘鹤在白宫 SIPA
广告

中国商务部发言人高峰宣布,应美方邀请,中国国务院副总理刘鹤将于13至15日访问华盛顿,与美方“签署第一阶段经贸协议”。双方团队正在就协议签署的具体安排密切沟通。这是中国官方首度证实美中第一阶段贸易协议的具体签署日期及地点,虽然终于打破中方连日来的静默,以及引发的揣测和不安,但值得注意的是高峰并未针对美中之间

的第一阶段经贸协议作更多说明。

中美的这个第一阶段协议可谓好事多磨,原本以为会在原定于11月在智利首都举行的APEC峰会上由中美两国领导人共同签署,但不料,峰会因为智利民众对政府大规模抗议浪潮而取消,会议取消,原本要签的协议也随之变得异常神秘,究竟协议是否达成,如果达成是否还是要签,什么时候,在哪里签,由谁签又成了巨大的问号。双方都卖关子,最终还是美国总统特朗在12月31号通过推特率先一锤定音,称他将于今年1月15日在白宫与中国签署第一阶段贸易协议。特朗普在推特上很清楚地写道,他不仅将与“中国高层代表”签署贸易协议,他稍后将前往北京,开始第二阶段贸易协议磋商。

但特朗普的推特发出后,中国方面却似乎卖起了关子,和特朗普打太极拳,以沉默的方式来回应, 让大家一头雾水,不知中国方面有要出什么怪招。 更有甚者,一向中共外围官媒环球时报6日还发表题为“中美不应急于签署第一阶段协议”的文章,指“美国先前曾在贸易谈判中反悔”,且美方单方面披露相关讯息,都未得到中国官员公开确认,且指“还有一些最终细节需要解决”,此番表态更引起许多联想。

但在特朗普宣布的签署日期不到一周时间之际,中国方面还是终于做出了正面的回应,让市场也可以松一口气了。在加上美伊战争疑云似乎也在减弱,全球股市积极回应,呈现集体上涨的亮丽趋势,在亚洲, 东京,香港股市当天分别上涨2.31%和1.68%,从巴黎股市今天开市也立即走高,上涨32,94 点,达到6.063,94点。

谁输谁赢?

再回来看看中美即将签署的第一阶段贸易协议,这是从2018年3月美国向中国进口的上千亿商品征收高额关税,打响世界两大经济体的贸易战以来经过十几论艰难谈判后签署的首个协议。目前这些协议文本尚未公诸于众,究竟对谁更有利也是众说纷纭。

但在美国总统特朗普的语境中,胜利者无疑是美国。因为“他们(中国)同意进行结构性改变,并大量购买农产品、能源和制成品。”

普遍的看法是,双方都有让步:美国在知识产权和减少贸易逆差方面得到好处;中国则得到部分取消关税,并且未在产业补贴方面妥协。

法新社报道称,华盛顿方面指出,协议在外国企业进入中国市场时的技术转让问题上取得进展,同时在外企和金融部门进入中国市场也更加便利。美方还指出,北京将在两年之内购买2000亿美元的农产品。但中国商务部发言人高峰在周四的记者会上并没有证实2000亿美元这个说法。中国一直确认将扩大对美采购,但对具体规模三缄其口。

分析还指出,对美方而言,2020年是美国总统大选之年,也是决定美国经济下滑能否触底反弹的重要一年。从特朗普追求连任的角度来看,本次协议涉及‘中国承诺在未来两年内进口各种美国商品和服务’,这将成为其在竞选过程中可以标榜的重要政绩。”

但美国专家根据他们取得的有关信息分析认为,中美的第一阶段贸易协议,虽然满足了美国的部分诉求,但并未突破中国底线。一方面,美国答应取消拟加征的关税,减半部分已加征的关税,这对去年曾把自己描述为“关税人”、信奉贸易保护主义的总统来说,是一个惊人的180度大转弯。而从目前披露的信息来看,中国并未承诺减免对美实施报复加征的关税。另一方面,中国在补贴和强制执行措施等问题上没有退让。

纽约时报引述美国制造业联盟主席斯考特·保罗(Scott Paul)认为,减免关税意味着美国放弃很多筹码,同时回避了最有意义的贸易问题。国际战略研究中心甘思德(Scott Kennedy)表示,贸易战付出的代价巨大而影响深远,得到的好处有限而短暂。甘思德称,仅仅作出有限的妥协,中国就可以继续保持其重商主义经济体系,继续实施其歧视性的产业政策,承受代价的则是中国的贸易伙伴和全球经济。

因此,也难关有分析指出,特朗普总统在贸易战上的首次退却,把胜利送给了中国的强硬派。这可能会导致一场更持久、更棘手的贸易战,以及中国对经济改革的强硬抵制。

对于特朗普称他稍后将前往北京,开始第二阶段贸易协议磋商。中国方面没有尚未予以证实。

电邮新闻头条新闻就在您的每日新闻信里

下载法广应用程序跟踪国际时事

浏览其他章节
页面未找到

您尝试访问的内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