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问主要内容
法国 /展览

当代艺术家的巴别塔

里尔美术馆(Palais des Beaux-Arts de Lille)从今年6月8日到明年1月14日举办名为“巴别塔”(Bebel)的大型艺术展览,圣经里的“巴别塔”也译作“通天塔”。85件艺术作品以绘画,摄影,雕塑,装置,电影和漫画等形式向观众展示《圣经》故事里巴别塔(Tour Babel)在现代社会里折射出来的多面性。

展览展示了巴别塔在现代社会折射出来的多面性。
展览展示了巴别塔在现代社会折射出来的多面性。 @里尔博物馆
广告

巴别塔体现人类无止境的野心

旅居法国的中国艺术家杜尊君的巴别塔呈现出世界末日的恐慌。
旅居法国的中国艺术家杜尊君的巴别塔呈现出世界末日的恐慌。 里尔美术馆提供

“Babel”一词在希伯来语中意思是(confusion)”,对于基督徒来说,它一直是古代人狂妄自大的象征。《圣经》里有关巴别塔的故事大致如下: 诺亚方舟的幸存者繁衍了众多后代,由于他们都是诺亚三个儿子的后裔,所有人都讲同样的语言。他们准备建造一座通天塔,不仅是因为害怕第二次大洪水的袭击,更重要的是为自己扬名。各地的工匠和艺人纷纷赶来建造这座塔,在那个遥远的时代里,生活在一起的人不仅有着共同的语言,而且连信仰和风俗也均无两样。当他们开始构建共同理想的时候,上帝却发现了世人无知和狂傲自大的本性,这使之十分不满,于是就开始进行惩罚:他让塔越建越高,一部分人在上层建造,和下面的人逐渐失去了联系,而下面的人也因为要四处寻找材料,也渐渐地越走越远,分散到了各地,由于语言不同,从此难以沟通。结果这座塔也没能完成,并且逐渐湮灭在人类的历史中了。中世纪对圣经的解释把这则神话看作一则寓意深刻的寓言,揭示了人类的傲慢导致的结果。

巴别塔的故事里面包含着宗教,人类的野心以及人类与大自然的关系等诸多有意思的主题,为艺术家们提供了无限的想象力和艺术创作空间。十六世纪以来,荷兰和比利时弗拉芒地区的画家们围绕这一主题创造了不少作品,这些作品也将于今年秋天在里尔美术馆举办的另一个重要的展览   “十六世纪弗拉芒风景画中的寓言”上展出。

布鲁塞尔的楼房。© Eric de Ville / 2008
布鲁塞尔的楼房。© Eric de Ville / 2008 © Eric de Ville / DR

这次“巴别塔” 展出的艺术品实际上是当代艺术家们对十六世纪弗拉芒艺术家作品某种形式的再创作。在参展的艺术家名单上,除了德国著名摄影家Andreas Gursky, 巴西当代艺术家Vik Muniz, 旅居法国的德国艺术家Anselm Kieffer, 比利时艺术家Jan Fabre ,法国摄影艺术家Stéphane Couturier 等人以外,也有来自中国上海的青年艺术家杨泳梁以及现居法国的数码多媒体艺术家杜震君。无论是何种艺术形式,也不管是现实的再现,还是艺术家的想象,展出的作品里呈现出来的那种海市蜃楼般的景象都能给观众带来视觉和精神上的强烈震撼。艺术家们用各自不同的方式和手法重新阐述巴别塔的传说和故事,在经过当代艺术史的过滤后,不难看出当今人类无止境的野心。从某种程度上讲,这也是人类的悲剧。

中国艺术家的作品对现实的批判

两位中国青年艺术家的作品都是数码摄影作品,共同的特点是画面均呈黑白两色,与五光十色的中国现代城市风景形成剧烈的反差,从作品中可以看出目前中国大规模城市建设对人的生活环境和文化造成的冲击,而画面上呈现出来的不安让观众感受到艺术家对现实的批判。杨泳梁从小在城市里长大,亲眼目睹了80年代以来城市风景的巨大变迁。他的作品远看犹如一幅幅飘逸的水墨画,而近看则是由城市拆迁的断壁残垣和高楼大厦的电脑组合照片。古人用山水寄景生情,而他则用“山水”来批判现实。杨泳梁想表达的是当 下生活中最常见,也是最敏感的有关城市动荡,变迁以及文化的迷失。

1991年来到法国定居的艺术家杜震君目前从事多媒体数码艺术创作,他创作的巴别塔作品呈现出某种末日即将到来的恐慌和不安,从中也不难看出《圣经》故事的启示。

参加“巴别塔”展览的作品都尊重,并且符合《圣经》对巴别塔建造过程的表述,展示了巴别塔从建造之初到被摧毁的过程。这些艺术品说明创世纪初的情节在当今世界依然能产生出深刻的共鸣:巴别塔的工地,上帝的惩罚,语言的混乱,以及人群的分散等情节都从当代历史的角度重新得到审视和构建。展览期间,里尔美术馆还将举办一系列与巴别塔有关的活动和讲座。

 

 

电邮新闻头条新闻就在您的每日新闻信里

下载法广应用程序跟踪国际时事

分享 :
页面未找到

您尝试访问的内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