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问主要内容
巴黎 艺术展

德国艺术家里希特《全景》画展

德国艺术家格哈德∙ 里希特(Gerhard Richter)大型作品回顾展《全景》(Panorama)从6月6至9月24日在巴黎蓬皮杜现代艺术中心(Beaubourg)举行,150多件作品全面回顾里希特近五十年以来的创作历程。 

《贝蒂》,油画,30 × 40 cm,1977。
《贝蒂》,油画,30 × 40 cm,1977。 © GERHARD RICHTER, 2012
广告

欧洲三大博物馆举办联展向里希特的艺术生涯致意

里希特1932年出生在前东德城市德累斯顿(Dresden),被公认为目前全球作品数量最多的在世艺术家。蓬皮杜中心的展览是欧洲三大城市共同举办的里希特作品回顾联展《全景》 第三站,从2011年10月开始在伦敦泰特美术馆 和柏林新国家画廊里举办的展览均获得了巨大的成功。今年是里希特八十岁寿辰,所以可以说这个大型联展是欧洲几个博物馆献给里希特的生日大礼。

与其他联展不同的是,三个博物馆举办的里希特作品联展的内容不尽相同,除了一百件共同展出的作品以外,每个博物馆可以根据各自展厅的条件选择另外五十件作品。但无论是哪一种展览方式,目的都是为了让观众能全面领略里希特的创作历程及其作品中呈现出来的美感。

蓬皮杜现代艺术中心的展览方式颇具特色,展览以一个三角形的展厅为中心,延伸出九个展厅,分别展出代表里希特九种创作风格的作品。展厅按照作品的创作时间顺序排列,不仅显示出里希特的创作手法和理念的变化,也能同时让观众看到作品中呈现出来的连续性:普通的事物,家人,政治暴力,城市破坏,虚荣和忧郁等不断出现的主题显示出艺术家自我超越和寻找新的艺术表达方式的努力。

里希特是目前世界艺术市场上价值最高的现代艺术家之一,2008年,他的一幅绘制于1982年的蜡烛系列作品在苏士比拍卖成交额高达一千五百万美元,有评论说里希特是目前世界艺术市场上少有的市场价值与艺术价值挂钩的现代艺术家。当然有赞誉就会有批评,有意思的是喜欢和批评里希特作品的两种观点都是基于同样的原因,这也是里希特的作品呈现出来的主要特色:包括线条绝对准确性,画面上谜一样的不透明感对视觉造成的冲击,高度集中的思想,人物停顿的动作和停滞的时间。

里希特行事低调,也不喜欢接受采访,更不愿意用语言来解释自己的作品,他让作品为其代言,通过作品不露声色地表达自己的观念。他说:“我不屈服于任何一种愿望,不遵循任何一种体制,不赶时髦, 我没有计划,没有风格,没有野心, 我喜欢不确定性,无止境和不安定感。”

里希特:艺术与面包和爱情一样重要

里希特上个世纪五十年代曾在德雷斯特美院学画, 1961年逃到西德,并将之前的作品全部摧毁。里希特尽管已在德雷斯顿接受了艺术教育,但他还是决定在杜塞尔多夫艺术学院继续深造,他之所以选中这个学校是因为杜塞尔多夫是当时德国艺术活动的核心基地,方便掌握西方艺术界动态。里希特六十年代利用照片进行创作的作品成为对他个人与学院派绘画前所未有的形式突破,里希特对时事、消费社会、传媒与流行文化的兴趣在这个时期的绘画作品中得以体现。

1967年里希特完成著名的作品《Ema 楼梯间的裸女》后,以女性为主题的作品,尤其是裸体与情欲图像主宰了他一整年的创作内容,此后他的创作重心又转向了城市的鸟瞰景观,1968年创作的大量风景意味着里希特渴望脱离人体以及人造环境等主题。1966年,里希特除了《色卡》系列之外,也开始探索各种灰色单色画,这些作品被广泛称地为《灰色画》,这也是他抽象风格的开端。有评论认为《色卡》、《灰色画》、《扭抹画》与《摄影放大画》代表了里希特探索抽象的决心,同时也显示了他对拆解具象画机制的企图。1970年初期,里希特并未搁置具象画,反而创作了为数可观的风景、有云彩的天空、人像及裸体。

步入八旬以前,里希特已经是德国乃至全球最重要的画家之一。上个世纪九十年代,里希特继续以创作抽象画为主,也间或创作相片画。他在1999年谈到这一点时说,"我喜欢画具象画,也觉得它很有意思,但因为缺乏主题,所以没有画太多具象画。抽象画则不然,它对我而言是日常生活的一个组成部分,像行走或呼吸一样自然。”

对从事了近半个世纪艺术创作的里希特来说,艺术的作用就是让人能在地球上幸存下来,和面包与爱情具有同样重要的作用。

里希特1977年就在新建成的蓬皮杜现代艺术中心里举办过个人作品回顾展展,近四十年的时间过去了,里希特的作品风格于内容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可以说此次展出的150幅画作和玻璃雕塑构成了里希特艺术生涯的“全景”。

蓬皮杜艺术中心
 

电邮新闻头条新闻就在您的每日新闻信里

下载法广应用程序跟踪国际时事

分享 :
页面未找到

您尝试访问的内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