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问主要内容
巴黎 雕塑展

罗丹与大理石

巴黎罗丹博物馆(Musée Rodin)从今年6月8日到明年3月3日举办名为《罗丹,人体,大理石》(Rodin , la chaire, le marbre) 展,包括罗丹最著名的作品“吻” 在内的五十多件大理石作品见证了艺术家精湛的雕塑技艺。

罗丹的雕塑作品《吻》
罗丹的雕塑作品《吻》 © Musée Rodin - Photo : Christian Baraja
广告

现代评论一般认为罗丹是更擅长用石膏进行雕塑的艺术家,但和他同时代的人却早已发现罗丹对大理石雕塑技巧的掌握能力十分高超,并且形象地说在他面前,“大理石都会颤抖”,同样,他们也并不认同那些对罗丹的大理石雕塑墨守成规,没有什么新意的批评,他们赞誉罗丹成功地赋予了冷冰冰的石头以生命和灵魂。罗丹在使用大理石的时候,并不局限于使用其本身的结构和纹理特点,而是能通过光与影让石头活起来。罗丹说过:“艺术即情感”,在他的作品中要传递出来的就是他对生命和生活的感受,传递给观众的就是情感。

古代的雕塑家十分喜欢表现的主题在罗丹手中也显示出前所未有的生命感和精神。大理石在很长时间内由于历史和美学原因遭到忽视,但是在罗丹的作品中,大理石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地位,所以就大理石雕塑在他艺术生涯中的地位进行展示和讨论也是十分重要的话题。实际上,在雕塑中,材料问题当然并不仅仅简单地停留在技术和美感层次,而具有更加重要的象征意义:也就是说,大理石成为回归古代,回归古希腊的神话中,回到米开朗基罗所代表的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媒介。而罗丹也被人们一致赞为将古典与现代完美融合在一起的艺术家。

大理石因为与人的皮肤质地最相似,所以在十九世纪时被称为是具有神秘感的材料,坚硬,冰冷的石头通过雕塑家之手能显得柔软和温和,表现出艺术家高超的技巧和转换材料本质的能力。罗丹在雕塑时也经常需要助手,这是那个时代雕塑家共同的工作方法。罗丹的助手主要是根据石膏模型来做雕塑的准备工作,成品里就明显呈现出罗丹特有的“未完成” (“non finito”)风格。负责这次展览的专员解释说:“罗丹故意将雕塑过程中需要的钉子留下来,显示雕塑‘手工艺的一面’,他也将精力集中在‘脸部和手上’,因为这是人身上最具表现力的部分。”

罗丹的“吻”

《吻》是罗丹一尊著名的大理石雕塑作品,取材于但丁的《神曲》里所描写的弗朗切斯卡与保罗的爱情悲剧。罗丹取这一题材,以更加坦荡的形式,塑造了两个愤世嫉俗的情侣,在幽会中热烈接吻的瞬间。

这件雕塑把双人座像的下半部纳入大理石整体之中,以古典的写实手法雕塑而成。起伏,细腻,优雅的肌体和姿态造成生动的光影效果,观众仿佛能感到两人内在的青春热情与生命。爱情,是世间万古不朽的永恒主题,罗丹选取了裸体男女的接吻,因他们受欲望之火燃烧而被放在“地狱之门”中,表达出罗丹对那永无答案的痛苦而矛盾的思索:人的罪恶由不可战胜的欲望而来,而欲望是由于人类对光明与欢乐的追求而来。与罗丹其他的成功之作一样,这尊雕塑完成以后也因为题材过于大胆而受到激烈的批评。

到目前为止,鲜有关于罗丹大理石雕塑作品的书籍,配合这个展览出版的画册正好填补了这一空缺。展览根据罗丹雕塑风格的演变,从十九世纪末期的古典风格到二十世纪初的“未完成”风格分成三个单元。

因为罗丹博物馆正在施工,所以这个展览就在博物馆的“小教堂”(chapelle)里举行,这里通常举办当代艺术展。

罗丹博物馆
 

电邮新闻头条新闻就在您的每日新闻信里

下载法广应用程序跟踪国际时事

分享 :
页面未找到

您尝试访问的内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