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问主要内容
生态 健康与科技

穿山甲疑带新冠病毒但捕猎走私仍然猖獗

发表时间:

新冠状病毒肺炎自去年12月开始在中国境内传播,不到3个月的时间,感染者在已经超过七万,死亡人数也已经超过两千两百人。有中国研究团队认为,哺乳类鳞甲动物穿山甲有可能是将蝙蝠身上的冠状病毒传染给人类的中间宿主。尽管这种假设目前并没有得到学界的一致认可,但因人类猎杀而濒临灭绝的穿山甲,如今又因为可能给人类带来致命病毒,而重新吸引了舆论的关注。对于这个体型不大,也对人类并不具有攻击性的小动物来说,是祸还是福?

资料图片:越南河内郊外一野生动物救助中心的穿山甲。图片摄于2016年9月12日
资料图片:越南河内郊外一野生动物救助中心的穿山甲。图片摄于2016年9月12日 ©REUTERS/Kham
广告

穿山甲—全球遭猎杀最严重的哺乳动物

专注动物走私议题的国际非政府团体:国际野生物贸易研究组织21日发布信息称,最近20年间,大约有90万穿山甲私销往世界各地。而穿山甲8个不同种群早在2016年就被《国际野生动植物濒危物种贸易公约》(CITES)列入完全禁止国际贸易的物种,相关提案也已于2017年正式生效。但穿山甲并未因此而摆脱猎杀的命运,如今仍然是全球遭猎杀最严重的哺乳动物 。穿山甲已经被列为濒危物种,亚洲地区的中华穿山甲和马来穿山甲更是在2014年被国际自然保护联盟列入濒危物种红色名录中的极危名单。中国生物多样性与绿色发展基金会2019年6月曾发出警告,认为中华穿山甲在中国大陆地区已经极度稀少,进入“功能性灭绝”的状态。

中华穿山甲已呈“功能性灭绝”状态

然而,亚洲,尤其是中国的市场需求恰恰是穿山甲走私贸易屡禁不绝的一个重要动力。

穿山甲据说肉质细腻,因此颇得人喜爱。而更重要的原因可能是中国传统医学赋予了穿山甲及其鳞片各种神奇疗效。《中国药典》中记录得中华穿山甲的主治功能包括:消肿溃痈,通经下乳等。尽管这些治疗功能并未获得科学验证,但民间认知仍然执著。根据国际野生物贸易研究组织21日公布的数据,仅是在2017年至2019年间,马来西亚、新加坡和越南三国就查获走私穿山甲鳞片9万6千公斤。这导致了穿山甲在中国大陆地区几乎绝迹,东南亚地区的物种数量也日渐稀少,根据国际自然保护联盟的数据,最近20年,陆续被列入极危物种的中华穿山甲、马来穿山甲、菲律宾穿山甲数量分别减少90%和80%。印度境内的物种数量也在20年间减少一半。猎杀者的目标开始转向非洲。非洲大陆的四种穿山甲,目前有两种被认为是“易危”处境,另外两种形势堪忧。

中国仍是穿山甲鳞片走私主要目的地

根据法国《世界报》2月16日文章引述的非政府组织野生动物司法委员会2月10日发表的报告,2016年至2019年间,穿山甲鳞片走私仍在快速增长。2016年至2019年的52次走私截获行动,收缴走私甲片206吨。大部分截获行动发生在最近两年,这显示猎杀穿山甲行为正以产业化速度发展,而实际的走私量可能远超出打击走私行动的统计。根据中国官方通讯社新华社的报道,2019年12月,中国海关在浙江温州就缉获了10吨穿山甲鳞片,涉案穿山甲种类为非洲树穿山甲,这表明大量穿山甲走私活动的目的地仍然是中国。

尽管中国禁止捕杀和买卖穿山甲,但中国允许所谓合法需求量。鉴于传统医学中的所谓药用功能,中国允许对甲片的定点医院临床使用和中成药生产。《新京报》2019年6月的一篇报道引述中国国家林业局每年公布的数据指出,2008-2015年间,中国穿山甲甲片批准使用量大约在每年26.5吨左右,相当于5万7千只穿山甲!中国只在2019年8月起才规定,有穿山甲鳞片的传统药物不再纳入国家保险基金的支付范围。但走私活动能否因此嘎然而止当然是未知数。

2003年的萨斯非典疫情在一定程度上挽救了果子狸。因为当时学界认为果子狸是传播萨斯病毒的凶手,果子狸因此而不再是中国人的盘中餐。濒临灭绝的穿山甲是否也会因为涉嫌是新冠病毒的中间宿主而绝地逢生呢?

电邮新闻头条新闻就在您的每日新闻信里

下载法广应用程序跟踪国际时事

浏览其他章节
页面未找到

您尝试访问的内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