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问主要内容
要闻分析

法国共和阵线生与死

发表时间:

直到不久以前,法国选举濒临决战时,就会形成一道拦阻极右翼当选的联合阵线,俗称“共和阵线”。2002年,极右翼国民阵线领袖、玛丽娜.勒庞的父亲老勒庞破天荒进入总统选举第二轮,全法国不分左右联合抵制。法国不光总统选举,在立法选举、大区选举、市政选举时,往往在关键时刻形成“共和阵线”,没有盟友的极右翼国民阵线虽然一轮时得分不俗,决战时常常惨遭败北。然而本次总统大选情形不同,法国的政治格局严重变化,四分天下,碎片化,冲击传统上左右定砣的局面。一方面,极左翼领袖梅郎雄拒绝向他的支持者发出投票指向,另一方面,部分右翼领袖倡导“双不”,多年形成的一道“免疫防线”崩溃。其实,法国共和阵线的起因要追溯到第三共和国。

极右翼国民阵线领导人、进入总统选举第二轮的玛丽娜.勒庞与刚刚结盟的法国站起来领袖杜彭-埃尼昂4月29日共同举行新闻发布会
极右翼国民阵线领导人、进入总统选举第二轮的玛丽娜.勒庞与刚刚结盟的法国站起来领袖杜彭-埃尼昂4月29日共同举行新闻发布会
广告

共和阵线既有点神秘同时也是一种选举纪律,诞生于法兰西第三共和国时期。它既有道德考量也参杂着选举战略,旨在排斥另外一个党派人选最后当选。2002年,在极右翼国民阵线创始人老勒庞进入总统选举第二轮之后,全法结成广泛的共和阵线。2017年的情形很不相同,不少法国高中生打出“既不要玛丽娜,也不要马克龙”的口号示威游行,几乎被民调视为左翼价值代表,第一轮选举比分接近百分之二十的梅郎雄如同右翼部分大佬一样拒绝呼吁他们的支持者把票投给马克龙。事实上,共和阵线的实践几年来已经苟延残喘,特别是在萨科齐倡导“既不投极右也不投左派”的“双不”主张之后。

一些法国的政治学者指出,共和阵线是通过一个词汇让对手边缘化的世俗技巧,它同时包涵共识和神圣的层面。共和党人一词意涵广泛,有时甚至有点模糊不清,它经常被政治人物,经常是左翼人物用来标记民主讨论的界限,并不存在着一个客观的标准,这一策略并不经常有效。

1887年,为了抵制前战争部长布朗热将军进入政府,共和党人与激进党人组成“共和党大同盟”,在1885与1889两次成功阻挡了布朗热掌握政权。

历史学家公认,德雷福斯事件在一个阶段为共和阵线奠定了基础。1899年6月,一名法国犹太裔军官德雷福斯被误判为叛国,这起事件把法国撕裂成两半。皮埃尔·瓦尔德克-卢梭团结激进党人、温和右翼,中间派以及部分社会党人组成了坚持为德雷西斯平反的“保卫共和政府”。

在1935年市政选举和1936年的立法选举中,左翼建立“共和党人纪律”机制,这一机制规定,左派候选人进入第二轮后,名次居后的主动退出,让位给名次居前的候选人。这一机制后来扩延到共产党。这一机制有利于左翼的联合。

1956年立法大选时,法国『快报』创始人施赫伯尔推出名为“共和阵线”的选举联盟,该联盟集结了社会党人,密特朗的支持者以及社会戴高乐党人,结成这一联盟的理由是对抗法共以及民粹党人,理由是为了使法国免除阿尔及利亚战争威胁,但这一企图最终失败。

1962年,激进党人、参议院主席孟内维勒组成反对戴高乐准备为修改宪法、普选总统而举行公投的共和阵线,这一企图最后以失败告终。

八十年代法国从荷兰借鉴了“免疫防线”的概念。这一提法主要的意旨在于排除任何与极右翼政党结盟的企图。所有被称之为民主党派的政党达成共识,不与被视之为与人权概念相悖的极右翼结盟。法国在八十年代末引进了这一概念,以阻挡右翼与极右翼达成选举协议。右翼保卫共和联盟的民选代表在1987年发表文章宣称,”宁肯失去选举也不能失去灵魂”。1998年,这一说法用在了在大区选举中为当上大区主席而接受国民阵线代表投票的右派领袖米雍身上。

2002年可谓是“共和阵线”的顶峰,极右翼领袖勒庞进入总统选举第二轮,除了托洛茨基党人拉给利耶外,法国形成广泛的共和阵线,反对勒庞。

2011年省议会选举,当时的右翼总统萨科齐首次提出“双不”主张;在极右翼国民阵线与左翼社会党对决的情况下,右翼既不投国民阵线,也不投社会党。但是右翼中的中间派仍然呼吁投票支持左翼。

2017年与2002年的情形相反,共和阵线严重削弱。法国政坛没有对极右翼国民阵线进入第二轮做出一致的反应。如果说右翼主要领袖均号召投票反对玛丽娜.勒庞,部分右翼人物不明确表态。但是真正出现大反转的是左翼,激进党人梅郎雄在2002年呼吁联合起来阻拦极右翼,这次没有发出任何呼声,共和阵线由此基本崩溃。

电邮新闻头条新闻就在您的每日新闻信里

下载法广应用程序跟踪国际时事

浏览其他章节
页面未找到

您尝试访问的内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