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问主要内容
法国思想长廊

探索女性之谜的先驱西蒙娜·波伏娃之三 男女关系的实质——主人奴隶辩证法

发表时间:

[提要]黑格尔的主人奴隶辩证法,揭示了自我意识寻求承认,并在他者的对立下确认自身的过程。波伏娃吸取了黑格尔的辩证法,结合存在主义存在论的基本观念,来论证男女关系的实质。这是从哲学上奠定了男女平等、互相依存的基础。

西蒙娜·波伏娃
西蒙娜·波伏娃 Wilkipedia
广告

问:上次你说要给听友们介绍一下波伏娃所使用的哲学方法,我想听友们一定有兴趣。

答:这倒是很有意思,但也不是那么通俗易懂。我尽量试着简明地介绍一下。我上次提到,波伏娃认为,依照传统的定义,“男人是主体,是绝对,女人是他者”。好,现在出了一个词儿“他者”。这是现象学创始人胡塞尔用的一个概念,它表示主体意识之外的异己的东西,但又能被主体统摄和主体“共现”。虽然胡塞尔想通过这个“他者”概念来克服唯我论,但他者仍然是从属的、第二位的,是主体构造认识的素材。波伏娃虽然很熟悉现象学,但她对他者这个概念的理解,更多是受到胡塞尔的学生、原籍立陶宛的法国哲学家列维纳斯的启发。在《第二性》这部书中,波伏娃在一个脚注中承认,她所用的“他者”这个概念,是由列维纳斯明确阐述的。不过,她批评列维纳斯的他者,仍然肯定了男性的特权。其实,列维纳斯已经把他者的地位表达得很清楚了。他说:“作为他人的他者,不仅是一个可变动的自我,他就是一个我所不是的东西。他是一个弱者,而我是一个强者。他是一个穷人,像孤儿寡母”。当波伏娃说女人是他者时,她显然是指女性在作为主体的男性那里,是不被平等对待的,是处于低下地位的一个类属。所以请听友们记住,他者这个概念,往往被用来定义一种非我族类,不入主流的排斥性属性。但是波伏娃却要另寻思想资源,从他者来反证自诩为主体本质的男性,是不能离开他者而自证的。她回到了黑格尔,说:“要是根据黑格尔的观点,人们在意识本身发现一种对任何其他意识完全敌对的态度,这些现象就明白了。主体只有在对立中才呈现出来,它力图作为本质得以确立,而将他者构成非本质,构成客体”。

问:那黑格尔又是如何论证这个主体与他者的关系呢?

答:他是用主人奴隶辩证法来讨论这个问题。我们在前面已经提到过这个观念,现在我来稍微展开一下。在黑格尔的名著《精神现象学》中,专有一节讨论主奴辩证法。这部书被马克思称为“黑格尔哲学的真正诞生地和秘密所在”。他后来所创建的无产阶级革命学说,其实就是把精神现象学中的主观精神,置换为无产阶级。现在我们知道,他的这套革命学说,经过列宁的修正,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的灾难。黑格尔通过主奴辩证法,来阐述主体之间为争取承认而进行的斗争。因为在黑格尔看来,人的任何精神形态,都要依附在一个肉身化的主体之上,他对自身的认知,必须通过另一个意识,也就是一个他者才能实现。我想这一点听友们很容易理解,你意识到你的存在,是因为在你的意识之外有一个他者的存在,你不可能设想一个没有他者,只有“我”的存在。但是,同时,一切外在于我的他者,都是一个对我的威胁,因为他限制着我,使我不能为所欲为,这就是矛盾,我不能离开他,他又妨碍我。依照辩证法,这对立的两者会互相转化自己的地位,黑格尔把这种转化称为主奴辩证法。他推论说,两个意识为争取对方承认,在精神尚未展开的历史阶段,会是一种斗争关系。因为那时的主体完全达不到对人类普遍意识的认识,他们不明白自己活也要他人活的道理。主体意识曾有一个阶段是盲目、蛮横和自以为是的,它以某种狭隘的规定性,来定义自己和排斥他人。这就是斗争哲学的起点,它是精神的史前阶段。所以请听友们注意,凡有某个政治集团宣称它必须统摄社会的各个方面,并不断号召斗争和制造外部敌人时,这个政治集团的思维方式就仍处在精神发展的幼儿期。如果这个政治集团以这种斗争哲学武装一个民族,而这个民族昏头昏脑跟着走,那么这个民族就仍处在婴儿期。如果这个民族体积庞大,那么就可称之为巨婴期。纳粹德国和文革中国,就是这种理性能力低下的巨婴期国家。

问:黑格尔对人类精神发展过程的论述,是他对现实历史反思的结果。

答:你总结得非常准确。我们接着往下说。斗争的结果,如果是一方被消灭,那么主体仍然没有得到承认。用黑格尔的话说,“死亡就是意识之自然的否定,有否定性而无独立性,因而这种独立性就没有得到承认所应有的意义”。这话是说,本来一个主体意识为了能证实自身,也就是identification,但对方不存在了,你的这个身份证明就无意义了。打个比方,警察查你的身份证,你的身份通过警察得到认可,这才有意义。你设想在空无一人的大街上,你拿着你的身份证满大街嚷嚷,我是某某某,我能三个代表,我是人类救星。你说这不就一神经病吗?所以认可是双方的事情。斗争的结果,会是有一方放弃自己的独立地位,黑格尔称其为奴隶,而得胜的一方则是主人。在波伏娃看来,妇女的他者地位就是这样来的。在《第二性》中,她花大量篇幅描述妇女生理上的劣势,所以在两性之中,她似乎是天生的战败者。但波伏娃不承认这种失败是永恒的和合理的,因为她从黑格尔的论述中看到了另外的东西。我们接着谈黑格尔的分析。随着主奴地位的确立,主人可以享受奴隶提供的劳动成果,但是奴隶并不会永远认可主人,可以天然合理地占有自己的劳动。承认这种行为,只在承认者是一个自由的个体时,才有意义。这也很容易理解,一个奴隶在暴力压制下,对他的主人卑躬屈膝,这不说明他真正认可主人的倒行逆施。他心里可能正像《尚书·汤誓》中所记载的夏朝百姓对桀的诅咒,“时日何丧?余及汝皆亡”。这话翻成现代汉语就是“红太阳,你什么时候死啊?我恨不得赔上老命和你一块儿死”。你说这里能有自由的认可吗?当然没有。

问:那么主奴的地位又将如何转化呢?

答:因为奴隶承担着主人维持生命、享受物质产品的任务,也就是说奴隶凭借劳动把单纯的自然原料转化为生活资料,所以他实际上控制着主人的生活。奴隶在这个控制中体验到了自己的存在,也就是对不被承认的承认,一种劳动和创造的尊严。是奴隶同自然、同大地发生着直接的联系。在主奴对立阶段,是奴隶在同世界的联系中确立了自身,而主人却同世界日益脱离了。波伏娃在《第二性》一书中,对父权制社会的分析,就是深受黑格尔主奴辩证法的启发。不过请听友们注意,黑格尔思想在法国的复活,是通过科耶夫的黑格尔讲座而实现的。这个人我们在前面曾简单提到过他。波伏娃是他的讲座的忠实听众。厄苏拉·提德总结说,“波伏娃和科耶夫一样,都认为主人与奴隶、男性与女性之间的斗争,从根本上说,是一种历史存在,因此是会改变的。与科耶夫一样,她也强调主人与奴隶、男性与女性之间有相互承认的可能性,以及这一相互承认可以解决历史中根本而持续不断的追求承认的斗争”。

电邮新闻头条新闻就在您的每日新闻信里

下载法广应用程序跟踪国际时事

浏览其他章节
页面未找到

您尝试访问的内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