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问主要内容
法国思想长廊

自然法的捍卫者雅克·马里旦第一节 宗教哲学一瞥

发表时间:

[提要]法国是一个天主教国家,有着丰富的天主教思想资源和深厚的宗教哲学传统。但是,自法国大革命之后,共和国以政教分离为原则,天主教会和它的信条日趋衰微,已不在法国社会与政治生活中发挥主导作用。但是宗教哲学的传统,仍然深刻地影响着法国思想界。它所谈论的重大问题,仍被许多思想家深入阐发。马里旦(Jacques Maritain,1882-11-18– 1973-4-28)就是他们之中的杰出代表。

法国思想家雅克·马里旦
法国思想家雅克·马里旦 © Wikipédia Roger-Viollet
广告

问:在法国,天主教哲学有着悠久的传统,法国思想长廊中似乎不应该缺少这一派的代表。你选择介绍 雅克·马里旦,我想听友们会有兴趣。

答:确实如此。在西方哲学传统中,有一支深厚、悠久的学派传承,那就是宗教哲学。在罗素那部著名的《西方哲学史》中,第二卷的题目就是“天主教哲学”。这一卷又分为两篇,上篇讲教父哲学,下篇讲经院哲学。因为在漫长的中世纪,占据哲学宝座的就是宗教哲学。人们往往有一个偏见,认为中世纪思想界被教会把持,而宗教哲学尽是些为上帝辩护的、愚昧的教条。这个看法是不对的。其实中世纪哲学,充满了极具挑战性的思想,对那些哲学的基本问题,比如存在、自然、自由意志、灵魂与肉身、认知与启示等等,都提出了极有见地的思想,也出现了像圣奥古斯丁、圣托马斯这样的大哲。当然,他们的哲学学说是为了支持信仰,为了论证神的存在及其真理。但这些论证充满了睿智和严谨的逻辑,为人类思想大厦作出了宝贵的贡献。法国研究中世纪哲学的大家吉尔松给“什么是天主教哲学”下过一个精彩的定义。他说,“天主教哲学家所自问者,是在他透过信仰,相信为真理的命题中,是否有一些也可以由理性来认识为真理?一个信徒,只要仍把自己的肯定奠立在信仰所获得的信念上,他仍然只是一个信徒,尚未进入哲学之门。但如果他在一些信念中,发现有一些可以成为知识的对象,他才成为哲学家。而且,如果他的这种新的哲学洞见是出自天主教的信仰,那他便成为天主教哲学家。”我们下面要讲的马里旦,就是这个意义上的天主教哲学家。

问:法国中世纪的天主教哲学家,最出名的应该是阿伯拉尔吧?

答:没错。阿伯拉尔是一位杰出的宗教哲学家,但后世人们记住他,倒不因为他的哲学思想,而因为他与爱洛依丝那段凄美的爱情。今天你既然提到阿伯拉尔,我就给听友们讲讲他与爱洛依丝的爱情故事。听友们也许会知道卢梭的名著《新爱洛依丝》,这部小说当时风行法国,成为启蒙时代的光亮。这个新爱洛依丝,就是对着那个十二世纪的爱情女主角老爱洛依丝。有人把阿伯拉尔和爱洛依丝比作教堂中的罗密欧与朱丽叶,比作但丁与贝亚特里奇。这个比喻有没有道理呢,请听友们听完故事自己判断。彼得·阿伯拉尔1079年出生于布列塔尼一个小贵族之家,他从小就聪慧过人,博览群书,在中世纪,哲学家有一个习惯,就是在某一个地方开设论坛,四方有才之士可以来参加辩论。胜者就可以招收学生,创立自己的门派。阿伯拉尔就在这样的论坛上,与当时的宗教哲学名家展开辩论,并且因为在辩论中大胜当时的名教师香浦的威廉,得以在圣热内维耶夫山,就是现在巴黎先贤祠所在地建立了自己的学校。

阿伯拉尔的名声为他招来许多崇拜者。其中有一位教士叫菲尔贝,他有一位侄女,叫爱洛依丝,是一位极聪明好学的女孩,当时大约十七岁。爱洛依丝容貌俊俏,虽然年纪轻轻却学识渊博。阿伯拉尔对她一见倾心,为了追求爱洛依丝,阿伯拉尔租住了她的叔叔菲尔贝的房子,地点就在巴黎圣母院边上的鲜花堤岸,现在的门牌是9-11号。菲尔贝深知阿伯拉尔的学识,他很高兴阿伯拉尔租了他的房子,因为他有一个小算盘,就是让阿伯拉尔来教导爱洛依丝。没想到,阿伯拉尔和爱洛依丝却相恋了。

问:看来这是一场师生恋哪?

答:一开始是这样的,但是后来两个人在学问上互相交流讨论,结果他们从肉体上的情侣变成了精神上的知音,两个人完全沉溺在爱情之中。阿伯拉尔为爱洛依丝写下很多情歌,在巴黎到处传唱,他们的爱情广为人知。阿伯拉尔在他的《劫余录》中记述道,“我们结合了,先是朝夕共处,继而心意相通,在讲课的伪装下,我们完全投身爱河。借她上课的机会,我们像情侣所想望的一般,私室独处,书卷虽然打开,我们之间倾诉的更多的却是温柔言语,而不是经书的诠释,交换的更多的是亲吻而不是教导。”在十二世纪,像阿伯拉尔这样的教士是可以结婚的,他和爱洛依丝之间的爱情也并非大逆不道。问题出在爱洛依丝的叔叔菲尔贝身上。他本来是阿伯拉尔的崇拜者,又把自己的侄女交给她教导,结果发现这位博学又声名卓著的人,竟然和被托付给他的女子陷入爱河。他怒不可遏,召来几个人下狠手把阿伯拉尔阉割了。后来爱洛依丝进了修道院,并且在神学方面有相当的修为,成了修道院女院长,阿伯拉尔也在隐修院中继续他的讲道和哲学思考。只是他们之间通信不断,给后世留下了一束宝贵的书简,编辑成集,命名为《圣殿下的私语》。在这些书信中,他们讨论许多宗教哲学深奥的问题,把他们的尘世之爱化成对上帝的爱。他们在精神上仍然彼此认同是夫妻。爱洛依丝的那句名言,“即使统治全世界的君王要娶我为妻,我仍更愿做你的情人而非他的王后”,便是他们忠贞爱情的明证。600多年以后,他们的遗骨终于被合葬于巴黎拉雪兹神父公墓,实现了他们生不同衾,死而同棺的愿望。

问:一般人印象中的中世纪都是阴森死板的,其实也一样有爱恨情仇。

答:当然,而且正因为宗教禁忌,所以爱得就更狂热更激烈。而且还有一个特点,就是即便尘世中的爱情不能实现,也能在精神上追求在另一个世界的慰籍。比如,阿伯拉尔在他的《劫余录》的结尾就断言,“我们越是深知受到了不公正的冤屈,越要积极地承受它们,就算这些冤屈不能增长我们的美德,至少有助于涤荡我们的罪孽。既然一切都由天意决定,在面对考验时,每个忠诚的灵魂,至少必须了解,凭上帝的至善,没有任何事情在他的计划之外,任何错误的开端都能由他亲自归于最好的结局。因此在万物之中,我们只应该对他说,愿你的旨意能实行。”好,我讲这段故事,为的是能引听友们进入一个宗教哲学的氛围,因为和我们刚结束的弗洛伊德、拉康的思想相比,那完全是另一个世界。

 

电邮新闻头条新闻就在您的每日新闻信里

下载法广应用程序跟踪国际时事

浏览其他章节
页面未找到

您尝试访问的内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