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问主要内容
法国思想长廊

启蒙哲人的旗手狄德罗之六 ——狄德罗的论美

发表时间:

[提要]狄德罗论画,除了以他的道德理想为准则之外,还有对美的基本判断。他对何为美这个激发无数哲人苦思的问题,也给出了他的解答。

法国思想家狄德罗
法国思想家狄德罗 网络照片
广告

问:狄德罗的艺术思想涉及的面很广,但是他的基本观点似乎都集中在《论美》一文中了。你是不是给听友们重点介绍一下?

答:好的。狄德罗自己在《论美》中开篇就问:“为什么差不多所有人都同意世界上存在着美,而知道什么是美的人,又是那样少呢?”他又问:“美的根源、它的本质、它的精确概念、确切的含义是什么?美是绝对的还是相对的?有没有一种基本的美的标准和范式?”他这些问题问到关键处了。因为我们知道对美的探讨几乎和哲学的产生一样古老。而且我可以先告诉听友们,对这些问题,至今没有一个统一标准的答案。各派哲学家都有各自的对美的解释,我们能够在许多美学派别中发现一些共同点,却绝不会找到一个数学原理一样明晰一致的定义。狄德罗是博览群书、通古达今的思想家,他知道有关美的讨论众说纷纭,所以他的分析先从罗列各派观点入手。他列举古希腊的柏拉图,中世纪早期的圣奥古斯丁和与他同时代的沃尔夫、哈奇森等人的美学观点,一一加以辩驳。他认为,柏拉图论美,只是告诉我们什么不是美,却没有告诉我们什么是美。圣奥古斯丁把美归结为统一体中各部分比例的协调精确,但这只不过说明了整体的完善,却不说明什么是美。沃尔夫认为,引起人的快感的事物就是美,但是我们知道有很多事情能引起人的快感却不是美的,甚至是邪恶的、丑的,比如嗜血杀人的快感。而哈奇森呢,他认为人有感受美的内在感官,类似人的第六感,却无法给出证明。然后狄德罗就给出了自己对美的定义,他试图找出一种特殊的品质:“它存在,一切物体就美,它不在,物体便不再美了。这样一个品质,美因它而产生,而增长,而千变万化,而衰退,而消失”。他由此断定:“只有‘关系’这个概念才能产生这样的效果”。这就是狄德罗著名的“美在关系说”。他说:“因此我把凡是本身含有某种因素,能够在我的悟性中唤起‘关系’这个概念的,叫做外在于我的美,凡是唤起这个概念的一切,我称之为关系到我到美”。

问:狄德罗的这个定义还是相当抽象的,不那么容易理解。

答:确实。这里的关键是关系这个词。狄德罗在论述美时,用的是rapport,而不是更平常实用的relation这个词。这两个在中文都可以翻成关系的词,在哲学、美学中却有很大的区别。rapport这个字更强调一种内部的关联,比如因果关系,它强调的是那种能够通过精神而感知的内在联系。笛卡尔在论述内省性的关系时,用的就是rapport这个词。所以当狄德罗说,美是一种对关系的感悟(une perception de rapport),他实际上已经确立了主客体的关系。狄德罗把能够唤起关系这个概念的东西,称之为美,其实把它翻译成“关联”恐怕更好理解一些。他又把这个美区分为外在的,也就是客观存有的,和内在的,也就是在我心中换起来的美感。具体到一次审美过程,可能是一次观赏过程,我还拿上次谈到的狄德罗评论格勒兹的画,“为死去的小鸟而悲伤的少女”为例。这幅画本身,它的主题,人物,色彩,画面的布局,画中人物的动作、表情,彼此之间有一种内在的关联,构成了一个整体。这就是狄德罗所说的“本身含有某种因素,能够在我的悟性中唤起这个概念的,叫做外在于我的美”。也就是说,狄德罗承认,在审美过程中有客观的对象,它自身是美的,所以能唤起观赏者美的感受。这个反应过程就是一种“关系”。但是任何关系都是存在于至少两者之间的。有因才有果,有美的对象才有感受的主体。所以狄德罗又说:“凡是唤起这个概念的一切,我称之为关系到我的美”。也就是说美的对象激起美感,所以狄德罗的“美在关系说”说的就是主客体融合的一个审美过程。我们是在这个过程中去定义美的。后来近现代的美学发展,更多地从审美过程来讨论何为美,有了审美心理学这个专科。今天我们讲的已经是专业美学问题了,我相信听友们会从自己的审美活动、读诗、看戏、赏画、听音乐的过程中体会这一点。

问:这个问题确实有点抽象,你能不能再多举几个例子来说明狄德罗的学说?

好。我再举一个狄德罗自己用的例子。他举的是高乃依的悲剧《贺拉斯》的一句台词“让他死”。如果我不作解释,问听友们,这美吗?听友们肯定回答,不美。让他死,这么没头没脑的一句话有什么美感可言?那么如果我给听友们讲一个故事,告诉听友们“让他死”这话的来龙去脉,听友们的感觉就会不同了。高乃依的悲剧是以古罗马大历史学家李维的《建城以来史》第一卷,记载的一件史实为根据而作的。李维是我最喜爱的一位历史学家,他叙史的特点是不露声色,但平静的笔下藏着强烈的情感。这件事说的是罗马人与阿尔巴人作战,双方商定推出两家人决斗,赢者为战争胜利者。双方推出的这两家人都是孪生三兄弟,而且罗马人与阿尔巴人有许多亲缘关系,罗马人推出的是贺拉斯三兄弟,阿尔巴人推出的是居里亚斯三兄弟。要命的是,居里亚斯的未婚妻,是贺拉斯兄弟的妹妹卡米尔,而居里亚斯的姐姐是贺拉斯的妻子。于是这场决斗成了两家亲人的厮杀。在卢浮宫法国绘画馆中,有一幅达维德所作的名画《贺拉斯的誓言》,画的就是决斗开始前老贺拉斯送儿子们上战场的场面。而“让他死”这句话,就是有人跑来告诉老贺拉斯两个儿子已战死,问他这剩下的最后一个儿子该怎么办。老头冷冷地扔下一句话“让他死”!狄德罗接着就分析:“如果我告诉他(指一个不明就里的旁观者),这场战斗关系到祖国的荣誉,而战士正是这位被问的老人的儿子,是他剩下的最后一个儿子,而且这个年轻人的对手是杀死了他的两兄弟的三个敌人,老人的这句话是对他女儿说的。于是随着我对这这句话和当时环境之间的关系作了一番阐述,‘让他死’这句原先既不美也不丑的回答,就逐渐变美,终于显得崇高伟大了”。我们不要忘记,听取老人回答的这个女儿,正是杀死她兄弟的人的未婚妻。这种悲剧美就更显得壮丽辉煌。随后狄德罗又反问,如果这话让莫里哀喜剧《斯卡班的诡计》中的那个狡猾的仆人斯卡班来说,“让他死”就成了滑稽的玩笑,没有一丝美感。从狄德罗的这个分析中,我们还可以体会他的美在关系的另外一个角度,那就是一件作品中,人物、情境、行为之间有一种内在的可以产生美的关系,有点像我们常说的看上下文的关系。在这个关系中,平淡无奇的东西,才会激起人的美感,使作品成为美的。

 

 

电邮新闻头条新闻就在您的每日新闻信里

下载法广应用程序跟踪国际时事

浏览其他章节
页面未找到

您尝试访问的内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