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问主要内容
欧洲思想文化长廊

宗教改革的斗士马丁·路德 日耳曼土地上生长出的巨人

发表时间:

「提要」在谈及改变世界历史的人物中,马丁·路德(Martin Luther,1483年11月10日-1546年2月18日)是极重要的一位。他是在神的世界中造反,却给人的世界勾勒出新面貌。他之能做到这一点,与其说出于学识与智慧,不如说出于直觉与勇气。当爱拉斯莫以优雅的曲笔讽刺教会时,路德却以日耳曼力士的姿态,向权势无比的教皇说“不”。

马丁.路德 Martin Luther en 1528 par Lucas Cranach l'Ancien.
马丁.路德 Martin Luther en 1528 par Lucas Cranach l'Ancien. © Wikipedia
广告

问:马丁·路德在西方文明发展史上,可是位重要人物,很值得你给听友们讲一讲。

答:确实。我们先谈谈马丁·路德的特点,他的传记作者汉斯·李叶曾拿马丁·路德和爱拉斯莫做过对比。他说,“爱拉斯莫、托马斯·莫尔,他们虽然位于时代的前列,但思想和意愿过于严肃,始终只能充当精神贵族的角色”。这个特点我们在前面介绍爱拉斯莫时已经说过,爱拉斯莫从来不向民众说话,他的文章是写给上流社会那些有教养、有文化的人看的。他和君主、教会上层从来不发生激烈冲突。而路德却不一样,汉斯·李叶说,“路德既没有一个历史性的思想纲领,也没有一项震撼世界的组织计划,他只是他自己,他走自己的路,信仰的抉择不可回避地落在他的头上,他只为实现它而坚持斗争。正因为如此,路德比那些系统的理论家和历史运动的组织者,让人更觉亲近”。路德这个人的性格很特别,他一方面以追求美德为最高目的,同时又有恶毒、暴躁的一面。他很爱学习,极有才华,对神学、哲学、音乐都颇有造诣,但他又显得粗俗,浑身日耳曼土包子气。他的行为有时极为崇高,有时又很卑下。他很勇敢,又会为一点小事儿吓得魂不附体。总之,爱他的人说他是圣人,恨他的人说他是魔鬼。德国当时最著名的画家格拉纳什给他画过一幅著名的肖像,把路德的性格特征表现得一清二楚。正像荷尔拜因给爱拉斯莫画像一样,多亏了这些大画家的杰作,我们才能在几百年后见到这些伟人的真实面貌。

问:路德的性格和他的出身有关吧?

答:当然,我们今天就先给听友们讲讲路德的生平。马丁·路德1483年11月10日出生在图林根郡的艾斯勒本,他的父亲原来是莫哈镇的农夫,后来到曼斯菲尔德去当了矿工,是个真正的劳动阶级。这位矿工有典型的日耳曼民族的特征,高大、粗壮,对宗教信仰很不以为然。而且他本人基本上没受过什么教育。路德的母亲也是那种典型的日耳曼农妇,胆小、柔顺、虔诚。路德的父母很迷信,相信世间有天使、魔鬼,相信人要是犯了错,立时会受到报应。他们一共有7个孩子,教育孩子的方法就是训斥加体罚。据路德自己说,他父亲管教他时,下手很狠,用鞭子抽得他疼极了,所以他有一段时间很仇恨他的父亲。他是在曼斯菲尔德接受的初等教育,那所学校也是信奉体罚,一次路德因为用错了一个动词,竟被鞭打了15次。所以路德的宗教信仰,一开始就不那么纯正。那是教义问答混杂着皮鞭,上帝伴随着日耳曼神话中的精灵魔鬼,一起注入童年路德的心中。13岁那年,他被送到马德堡上中学,一年之后又转往  埃森纳赫的圣乔治中学。他寄宿在科达太太的家中。这位科达太太性格温柔,很体贴人,所以这三年多的寄宿生活,让路德渐渐摆脱了对学习的恐惧。他性格中那些好品质,渐渐被焕发出来。他开始愉快地与人交往,而且表现出很高的音乐天赋。他始终记得科达太太给他的忠告,“对男人而言,世上再没有任何事情比获得一位善良女子的爱更为珍贵”。

问:所以后来他特别忠于他的太太。

答:可能吧,但不这么简单,我们往后再看。1501年,他到埃尔福特读大学,学哲学与神学。他和爱拉斯莫一样,对经院哲学提不起兴趣,反而发现经院哲学中有许多教条是自相矛盾的。于是他把注意力放在拉丁文学上,也稍微学了一点儿希腊文和希伯来文,但都不够精通。从知识层面上看,他比爱拉斯莫要差很多。也正因此,他反而对宗教特别虔诚。比如当他感到青春期的生理冲动时,他认定这是撒旦在诱惑他的肉体。他看到耶稣基督的受难图像都是恐怖和痛苦,所以他相信得救只能靠苦修。路德有一个特点,就是他相信的东西就特别执着。他一旦把宗教信仰当作一生的依靠,就下定决心要克服诱惑,以逃避地狱的惩罚。1507年7月的一个夏夜,他独自一个人回埃尔福特,在路上突遇雷暴,一个炸雷就在他身旁击中一棵树,大火熊熊。他坚信这是上帝在提醒他,要避开有罪的生活。于是他下决心要献身做修士,一生为上帝服务。于是他进了一所圣奥古斯丁派的隐修院,在 隐修院中他一度苦行,冬天住在冰冷的小屋里,经常绝食,行鞭笞礼。他相信这可以把他肉体内的魔鬼驱逐出去。他对同伴说,“我是个虔诚的修士,严格例行我的条规。若曾经有修士,因为在修道院的生活而获升天堂,那么我一定也可以升天堂。如果这种修行生活需要坚持不懈,我会以反省、祈祷、阅读或做其他的工作来受苦”。结果有一次他修炼过度,昏倒在屋里,同伴们发现后紧急抢救,他才拣回一条命。

问:这段苦修的经历对他后来的思想演变似乎很有影响。

答:是的。 但是却是从相反的方向。路德后来认为,信众具有常人的欲望和世俗生活,是合理的。这个我们到后面再讲。但是,他无意中读到了一篇胡斯的布道文,这给他以后的改革思想打下了基础。这位胡斯是路德之前的一位宗教改革家,他是捷克人,曾任布拉格查理大学的校长,是一位渊博的神学家。他反对罗马天主教会,认为信仰基督教不是信仰教会,而是要直接从《圣经》中体会基督的思想,信众不要依从教会,相反,教会要依从有坚定信念的信众。后来胡斯被教廷宣布为异端被处以火刑。胡斯的死激怒波西米亚民众,爆发了胡斯战争。请听友们注意胡斯的观点,这些观点启发了路德。所以,他称自己是胡斯的继承人。他说,“一个能写出如此具有基督精神,并如此卓越的人,为什么会被烧死?”正是这个疑问,使路德去钻研胡斯的著作,而且胡斯这个人,不仅仅是从神学上质疑教廷,他还对捷克民族的文化、语言有重要的贡献,可以说他是捷克人的精神之父。当年苏联入侵捷克,上街抗议的捷克人,许多人都是举着胡斯的画像。在布拉格老城广场上,有一座胡斯纪念雕像,是捷克人民举行重要政治活动的中心。当然,也是一处重要的观光景点。好,我们今天先谈到这儿。

电邮新闻头条新闻就在您的每日新闻信里

下载法广应用程序跟踪国际时事

浏览其他章节
页面未找到

您尝试访问的内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