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问主要内容
欧洲思想文化长廊

宪政制度的故乡英国 乔叟与英国文学的诞生:乔叟的时代

发表时间:

「提要」《大宪章》颁布的时代是英国进入中古晚期的动荡之秋。这个时期恰恰是英格兰培育起自己的民族性和自己的文化的关键时期。乔叟(Geoffrey Chaucer,1340年-1400年10月25日)以自己的天才和勤奋,使伦敦英语成为一种文雅和规范的书面语言,并因此奠定了英国文学的基础。

英国『大宪章』
英国『大宪章』 © DR
广告

问:金雀花王朝的后期,似乎是英语民族确立独特性的时代。

答:你的这个问题其实包含着两重意思,其一是你用了英语民族这个概念。这个概念非同小可,它预示着英国从一个岛国成为日不落的世界帝国的雄心,英语将成为一种世界语。丘吉尔记述英国历史的名著,书名不叫英国史,而叫A history of the English-speaking peoples。正确的译法就是《英语民族史》,因为people 这个词就有民族的含义。而19世纪的英国大历史学家麦考莱的著作就叫History of England。这是因为两个人看待英国史的角度不同。丘吉尔是从世界的角度看英国,而麦考莱是从英格兰岛的角度看英国。其二,英国从诺曼征服到金雀花王朝,经历了一个摆脱大陆诺曼-法兰西特性,而形成英国特性的过程。这个过程,麦考莱是这样总结的,党全世界所有自由宪制,无不源于英格兰的原版,这种宪制虽有若干缺陷,仍然堪称多年来任何伟大社会享有的最佳宪制。那时,下议院首次召集,无论在新世界还是旧世界,当今所有代议制议会都以此为原型。普通法在那时升为体面的学问,很快就无愧于罗马帝国法律体系的劲敌。勇敢的五港水手,从那时开始驾驶粗陋的小舟出海,使英格兰的旗帜威震海上。两所最古老的大学在那时建立,至今仍然存在,奠定了伟大的国民学术。英国的语言在那时形成,论悦耳不及南国的语言,但力量、丰富、自然,足以满足诗人、哲人、演说家的最高需求。高雅文学也在那时初露曙光,构成英格兰最灿烂、最长久的荣耀之一媒。

问:麦考莱的这个概括,把乔叟的时代背景讲清楚了。

答:是的。特别是他提到了英语在那时开始成熟,这一点我们到后面会详细谈。我先给听友们介绍一下在那个时代发生的两个重大事件。第一件就是最早提出宗教改革思想的先驱威克利夫,可以说,他是16世纪宗教改革的启蒙者。路德、加尔文等人的改革思想,几乎都在威克利夫的宣道中阐述过了。威克利夫1330年出生在约克郡的路特沃斯,他是一位知识渊博型的教士,曾经担任过牛津大学巴略学院的院长。听友们可能会记得,我们在前面介绍约翰王时,曾讲到约翰王曾经臣服教皇,让英格兰成为教皇领地。这是约翰王为了保住权位所做的一件最愚蠢、恶劣的事儿。这件事的后果,使教会在英格兰拥有特权,比如教士犯罪不受普通法庭审理,而由主教法庭审理。教会可以出租土地,但收益不向世俗国家交税,而直接归入教会。这些财富源源不断流入罗马教廷,当时人们估计教产创造的财富,落入教皇之手的远多于落入国王之手。手头宽裕的教士阶层成为投机者最想厕身其间的阶层,许多并没有真正宗教信仰的人,在教会庇护下为非作歹、贪污腐化。这让威克利夫极为愤怒,他斥责那些教会里的蛀虫是党穿着妓女外袍与彩色教服的通奸者媒,他直斥党教皇是邪恶的敌基督者,是魔鬼,是谎言之父媒。他最早看出教廷贩卖赎罪券是敛财的骗局,称其为党免于因为罪行受到现世惩罚的有价证劵媒。

问:他的这个批判早于路德100多年啊。

答:没错,马丁キ路德批判教廷的《九十五条论纲》写于1517年,而威克利夫批判教廷是在1378年,早了差不多140年。所以威克利夫传记的作者说,党我们可以宣称,威克利夫的猛攻是如此有效,给予教会的腐败致命一击,所以他使十六世纪的改革者不必再费心此事媒。威克利夫早就提出,真正的信仰要靠信徒研读《圣经》而获得。为此,他把《新约》翻译成中古英文,他的理想是让每一个信徒都能直接从《圣经》中获得神的真义,而不必由教士居中传达。他的救赎理论更开加尔文派救赎先定论之先河。他还认定,私有权是一切罪恶之源,因为财产如同上帝的恩宠,是属于一切人的。这是原始基督教社会主义信仰的核心,对后世影响极大。托马斯キ莫尔的《乌托邦》就受威克利夫的启发,这我们以后会讲到。威克利夫1389年去世,而在1428年,林肯大主教竟把他的遗骸挖出烧掉,骨灰洒进斯威夫特河中,可见教会对他有多么痛恨。威克利夫关于财产公有的思想,使他的信徒越来越多,因为威克利夫和他的信徒走遍英国,在穷乡僻壤的那些小教堂中传经布道,所以广大底层民众从这些布道中明白,自己的权利是被人剥夺了。丘吉尔认为,威克利夫的影响使党基督教早期的精神,在英格兰的乡村复活了。它像闷热的天气过后出现的阵阵微风,清爽凉快,沁人心脾。这种不分贫富的呈现在人们面前的新境界,严重动摇了它所依附的、正在衰败的社会,教会和国家不久将意识到它的权力所受到的威胁媒。果然,1381年夏天,英格兰广大农村爆发了农民起义,这是英格兰历史上第一次农民起义。

问:有意思。路德批判教会,也引发了德国农民起义。

答:是的。任何新思想的提出,都会引发大众对自身状况的反省。农民看到天天宣扬上帝之爱的教士们生活腐化,可自己却食不果腹。当有人告诉他这是不对的,他自然会愤怒,再有人挑头,反抗自然会来。当时有一首诗就描述了这种情况,党没有土地的苦力,只能自食其力,每天食不果腹,仅能勉强度日,他要优厚的报酬,否则就会咆哮发怒媒。这咆哮发怒就来了,当时挑头的领袖叫瓦特キ泰勒,他的副手就是信奉威克利夫的教士约翰キ保尔。这支队伍气势很大,一下子就占领了伦敦,当时年仅14岁的理查二世逃离伦敦。起义军进城,把那些他们痛恨的大臣斩首示众,最后国王同意与起义者谈判。理查二世与泰勒面对面谈判,泰勒根本不把国王放在眼里,他一把抓住理查二世的手,左右猛摇。理查二世尽管年幼,却相当镇静,他问泰勒有什么要求,泰勒就提出,全国只能尊崇国王一人的宗主权,任何领主都不能有宗主权。要废除社会的等级制,人人平等,享有自由。教会的财产,除了留给教士生活费之外,应平分给教民。土地也要归佃农、自由农所有,不能再有主人、奴隶之分。这些要求,在当时真是相当激进。国王当场就答应了这些要求,他要求泰勒和他的部队先回家,等他发布敕令。这时泰勒粗鲁地往国王脚下吐口水,站在旁边的伦敦市长威廉キ沃尔沃斯冷不防拔剑猛刺泰勒。身受重伤的泰勒逃脱现场,跑回自己的营地,召集部队要向国王进攻。这时,理查二世骑马冲到起义队伍面前,高声叫道,党我才是国王,是你们的领袖和统帅,你们必须听我的指挥媒。在这位年仅14岁的国王面前,起义者一下子被震慑住了。随后,起义者的队伍退出了伦敦城,而这时,理查违背了自己当时的承诺,据说他拿起当时许诺签署的特许状,撕得粉碎,并说了一句著名的话,党你们现在是奴隶,将来是奴隶,你们永远是奴隶。而我,会永远统治你们媒。但是,他的这句话最终破产了。好,我们下次再谈。

电邮新闻头条新闻就在您的每日新闻信里

下载法广应用程序跟踪国际时事

浏览其他章节
页面未找到

您尝试访问的内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