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问主要内容
欧洲思想文化长廊

英国——宪政制度的故乡:说不尽的莎士比亚之四 ,莎士比亚戏剧世界 之一

发表时间:

「提要」 莎士比亚的戏剧世界是一个包罗万象、无比丰富的世界,它写尽了人生百态。从帝王将相到市井小民,从热恋中的痴男怨女,到唯利是图的奸商巨贾,从充满家恨国仇的公子武士,到冷眼观世的哲人隐士,可以说他的视野上天入地,他的剖析纤毫无遗。

英国文豪莎士比亚
英国文豪莎士比亚 Wikimedia Commons
广告

问:前面你说过莎士比亚戏剧题材的丰富,无人能比。今天你来具体谈谈吧。

:好。因为需要有一个总体的概念,让大家了解莎翁广阔的戏剧世界,这个戏剧世界,可以用莎士比亚自己的一句话来概括:“世界是个大舞台,人人都是演员,他们上场又下场,一生要演许多角色”。这是莎翁名剧《皆大欢喜》中的台词。莎士比亚同时又把人生划为七个阶段:婴儿、学童、情人、军人、法官、老人、垂死者。显然在这人生的七个阶段,每个角色都有自己丰富的故事。在普通人,这就是人的日常生活,但是莎士比亚把这些日常生活搬上舞台,使其戏剧化,我们可以想象一下,世界这个大舞台上,所有的人,男男女女,都在演着自己的角色。所以,莎士比亚的戏剧世界其实就是整个世界,其广度与深度浩瀚无边。难得的是,他用那支笔,像一把解剖刀,把这个表面上看起来杂乱无章的世界,条分缕析,让其纤毫毕现。所以,哈兹里特认为,莎士比亚具有领会所有观点和情感的能力。他说,“他用一种直觉的和有预见性的方式,深入到这些思想和情感的各个发展方向,深入到命运的改变,激情的冲突,和思想的转变中去”。

问:确实,人生的这七个阶段故事各不相同。

:是的。每一个人身上都会有复杂的变化,人人都会有自己的学习史、奋斗史、爱情史。放到世界大舞台上,都是组成丰富世界的一滴水,人们常说,一滴水能映出整个世界就是这个意思。歌德认为,莎士比亚的天赋并不是为了一个直接的、人世的目的,而是为了更高的普遍的精神目的。他说,“我们并不是轻而易举地就能找到一个人,能像莎士比亚那样洞察世界,也并不是轻而易举地就能找到一个人,像莎士比亚那样,说出自己内心深处的见解,并且让读者跟他在更高的程度上领悟世界”。歌德这话就是告诉我们,世界上发生的那些事儿,我们每一个人身上发生的那些事儿,如果不加深思,那就是看个热闹,糊里糊涂地过日子。但这些故事成为莎士比亚的戏剧题材,他把这些题材写成震撼人心的戏剧,让你在观看舞台上的表演时,醒悟到这些日常生活的戏剧化,能够揭示生活深处的意义。人与动物的根本区别就在于人有一个意义世界,这个世界通过语言来表达、揭示和领悟,所以歌德又说,“我们读莎士比亚的作品,世界就变得完全透明,我们突然发现,我们对美德与陋习,伟大与渺小,高贵与卑贱,都非常熟悉。而且这一切都是用最简单的方式实现的”。

问:歌德这些说法,其实是在谈观看戏剧的意义。

:没错。人在日常生活中,对身边发生的各种事情,都是首先获得直接的感受,判断这些事情的性质,往往是来自未经反思的当下反应。可是,我们可以想象,当这些事件被写成戏剧在舞台上演出的时候,你在台下观看的那种距离感给了你思索的空间。它会调动你所接受的教育资源、道德资源、价值立场来接受某些东西,否定某些东西。这个过程实际上是帮助你在生活中选择你的价值和道德立场。好,我们先放下这些戏剧理论,我来勾勒一下莎士比亚那个成型的戏剧世界。

莎士比亚的戏剧研究者,一般把莎士比亚的戏剧创作划分成三个阶段。这三个阶段各有创作的重点,但我们一定要记住,这个划分是很模糊的,它只是一个非常粗线条的勾勒。这主要因为有些剧本创作的时间很难确定,而戏剧主题也会出现在各个不同的创作期。我依照戏剧史的传统分期来介绍,但要记住这里有很多例外。第一期,是1590-1600年,被称作是喜剧与历史剧年代。在这个时期,莎士比亚创作了十部喜剧,九部历史剧。

问:莎士比亚的历史剧主角都是金雀花王朝末期的君主吧?

;是的,从约翰王到理查三世,都铎王朝的君主有一位榜上有名,那就是亨利八世。但是这部戏剧是莎士比亚与约翰·佛莱切合作的,故一般不算入莎翁的历史剧。莎士比亚专注历史中帝王的品性作为,这是和中世纪后期和文艺复兴初起时,欧洲人普遍对君主的行为和品格比较关注有关。我们曾经分享过爱拉斯谟对君王与暴君品性的区分与定义,在人性渐渐觉醒,人们开始注意国家与个人的关系时,人们把决定国家兴盛衰亡、百姓幸福痛苦的主要责任,放在一国君主身上。我们知道,在非民主制的国家中,一个君王的品性、智慧,几乎就决定国家的命运。比如文景之治与贞观之治,便与汉文帝汉景帝与唐太宗的个人修为、治国理念有关。莎士比亚生活在伊丽莎白一世的时代,同玫瑰战争时期王族血拼、国力贫弱相比,此时王权巩固、内斗消弭、百姓安乐,一片太平景象。莎翁的创作活动,又受女王扶持,使他更愿意抚今追远,从历代君王的行为品格中,寻找赞美当前盛世的美言。这九部历史剧,一共只写了六位君主,因为亨利六世有上中下三篇,亨利四世有上下两篇,加上约翰王、理查二世、亨利五世、理查三世,共为九部。这些历史剧被看作莎士比亚政治观点的宣示,许多研究者通过解析这些剧本,分析莎士比亚的政治态度。比如阿佛里·普罗,从分析亨利五世一剧着手,指出莎士比亚对马基雅维利政治思想的批评,他认为莎士比亚指出哈利王子,也就是后来的亨利五世,为了自己的王冠而把国家拖入惊涛骇浪之中,莎士比亚在这部戏中描绘了一个权欲熏心的人,一个因为统治权的合法性不确定,而通过挑动外部战争而巩固自己权位的人。我们下面会专门分析这些历史剧的政治意义。

电邮新闻头条新闻就在您的每日新闻信里

下载法广应用程序跟踪国际时事

浏览其他章节
页面未找到

您尝试访问的内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