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问主要内容
欧洲思想文化长廊

英国——宪政制度的故乡介绍 说不尽的莎士比亚 之五 莎士比亚的戏剧世界 之二

发表时间:

「提要」 在创造历史系列的同时,莎士比亚还创造了一个充满人性的温馨世界。他的十部喜剧描绘了一个丰富多彩、性格鲜活的常人天下。 

英国大文豪莎士比亚William Shakespeare
英国大文豪莎士比亚William Shakespeare Wikimedia Commons
广告

:莎士比亚笔下的历史世界和现实世界反差实在太大了。

:是啊,那真是两个世界,一个阴暗抑郁,充满了争斗、杀戮、阴谋、背叛,一个明亮鲜丽,充满慈悲、巧合、宽恕、友爱。前一个是一个非人化的权力世界,后一个是人性化的现世图景。在这个现实的世界中,就算有对邪恶行为无情的揭露与鞭挞,莎翁也表现得宽厚与慈悲。我们来看看莎翁这十部喜剧,这是他最脍炙人口的作品。它们是《错误的喜剧》《驯悍记》《维罗纳二绅士》《爱的徒劳》《仲夏夜之梦》《威尼斯商人》《温莎的风流娘们》《无事生非》《皆大欢喜》《第十二夜》。从这些喜剧中,我们看到一个充满幻想与爱心的平常人,却以天纵英才给我们创造了一个美好的人间和一个美幻的仙境。莎士比亚何以能做到这一点呢?我的恩师周辅成先生在上世纪四十年代曾著有一篇宏文,《论莎士比亚的人格》。这是我所读过的莎士比亚评论中最精湛的一篇。周先生在文章中,论述了英国戏剧从宗教剧到伦理剧的转变。周先生认为,伦理剧实际上就是戏剧的人化。伊丽莎白时代的戏剧有两种风格,一种是来自古罗马哲人塞涅卡风格的悲剧,另一种是英国本土的轻快的喜剧,英国在耐心等待一个天才的出现,他要能表现英国人的笑,也要能表现英国人的悲。周先生说,这个人要能进行“深入民族灵魂内部的探险”。

:他们终于等到了莎士比亚。

答:没错。周先生认为,莎翁能担此重任,是因为他的平民性。周先生提出“平民性”这个观念,我以为是抓住了莎士比亚戏剧的灵魂。在周先生看来,莎士比亚虽生活在伊丽莎白时代,但他受同时代思潮与偏见的影响较少,他的平民出身和平民生活,使他被真实的生活滋养。周先生说,“如果有人郑重问我,莎氏人格来源何在?我将告诉他,莎翁的人格来源是:第一,他是平民,因此能对人的各方面的生活都体验过,都了解。第二,他是真实的平民,故不为世俗的矫揉造作的生活所欺所蔽。虽为女王所嘉许,虽结识贵族甚多,但毫不受其影响,能独自超越。第三,他是自得的平民,故虽受苦,但不绝望,不激愤,依然冷静。总之,他懂得生活,懂得人类存在的地位,所以能客观,能宽容,能对人类没有一点真正的恨与耻笑”。周先生这段话,把莎士比亚戏剧的核心性格说清了。这些等我们往后分析莎翁的戏剧时,会有深入的体会。

:那么莎翁创作的第二个阶段,应该是悲剧时代吧?

:是的。不过还是我们前面说过的,这个划分相当的粗糙,因为莎翁的很多剧本,无法确定写作年代。人们便把风格相近的作品归为一类,从中找到能够确认年代的作品为锚地,由此推论和划分创作的阶段。我们也就着这个路子往下讲。其实这种划分对欣赏莎士比亚戏剧意义不大。但我们还是称这第二阶段为悲剧阶段。确实那些震铄古今的大作,有几部就出自这个时间段,1600-1607年。在这个阶段,莎翁创作了三部以罗马人物为主角的悲剧,《尤里乌斯·凯撒》《安东尼和克里奥佩特拉》《克利奥兰纳斯》。这三部戏都取材自普鲁塔克的《希腊罗马名人传》,这三部历史人物戏都寄托着莎翁对古罗马精神的向往。三个剧中的主角都是失败者,凯撒被刺;安东尼败于奥古斯都之后与克里奥佩特拉一起被毒蛇咬死;克利奥兰纳斯是罗马的叛徒,他投靠敌方福尔沃斯,但是在最后时刻他宽恕了罗马,而被福尔沃斯人杀死。但在莎翁笔下,他们都如英雄般死去。这三个历史人物的命运,在莎翁笔下熠熠闪光。再有就是四大悲剧,《哈姆雷特》《李尔王》《马克白斯》《奥赛罗》,不用说,这是人类悲剧史上的巅峰之作。在这四部戏中,善恶之争错综复杂,极端的邪恶吞噬掉良善,美德以悲剧收场。这些都反映出莎翁深入思考时,无法避免的悲剧感。《雅典的泰门》一剧更是猛烈批判金钱至上的社会风气,莎翁以泰门之口,痛斥那些受过他无数恩惠而又翻脸不认人的伪君子。他说,“泰门要到树林里去,和最凶恶的野兽做伴侣,比起无情的人类来说,它们是要善良多了”。泰门说起黄金,“这东西只要一点点,就可以让黑的变成白的,丑的变成美的,错的变成对的,卑贱变成尊贵,老人变成少年,懦夫变成勇士”。在这个阶段创作的几部喜剧,如《一报还一报》《终成眷属》《特罗伊罗斯与克瑞西达》也都有含泪微笑的意味。显然,它们受到莎翁创作过程中那种悲剧气氛的影响。

:有意思的是,莎翁创作的最后几部戏剧,都充满了幻想。

:这第三个阶段,莎翁似乎经历了一个否定之否定的过程,第一阶段的轻松诙谐,经过第二阶段的悲剧过渡,最后要解脱尘世羁绊,升上天国。这第三段的几部戏都带有传奇性,似乎要给人生一个大总结。《泰尔亲王佩里克里斯》《辛白林》《冬天的故事》《暴风雨》都有一个历经千辛万苦,最后善有善报,好人终得团圆的结局。莎翁仿佛辛苦一生、奋斗一生,累了。他回到故乡,销声匿迹。他写下遗嘱,为女儿们安排好财产继承问题,然后安安静静写他的天鹅之歌,可以说《暴风雨》一剧是他的天鹅之歌。在剧中,莎翁梦幻般地吟诵,“这岛上充满了各种声音和悦耳的乐曲,使人听了愉快,不会伤害人,有成千上万的叮叮咚咚的乐器在我耳边鸣响。有时在我酣睡醒来的时候,听见了那歌声,又使我深深睡去。那时在梦中,好像在云端里开了门,无数珍宝要向我倾倒下来。我醒来,我简直哭了起来,希望重新做一遍这样的梦”。这几句台词生动描绘了生命暮年的莎士比亚的心情。伟大的心灵都挚爱这出戏,它是贝多芬的最爱,当申德乐问他,d小调钢琴奏鸣曲作品31第二号的主题思想是什么?贝多芬回答说,请去读读莎士比亚的《暴风雨》吧。由此,这首伟大的奏鸣曲便以《暴风雨》命名。好,我们大致勾勒了莎士比亚戏剧的轮廓,下面我们会详细分析莎翁的一些作品,共同领略说不尽的莎士比亚。

电邮新闻头条新闻就在您的每日新闻信里

下载法广应用程序跟踪国际时事

浏览其他章节
页面未找到

您尝试访问的内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