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问主要内容
欧洲思想文化长廊

宗教改革的斗士马丁·路德第十三节 路德与德国农民战争之二——路德与闵采尔

发表时间:

「提要」德国农民的痛苦生活,是一个积蓄已久的干柴堆。路德的宗教改革,无意中成了引起大火的火柴。此前,农民的困苦无法凝聚成一个统一的力量,而在路德的启发下,激进的宗教改革势力,向旧有的宗教与政治势力宣战。他们的要求成为农民共同行动的旗帜。

马丁.路德 Martin Luther en 1528 par Lucas Cranach l'Ancien.
马丁.路德 Martin Luther en 1528 par Lucas Cranach l'Ancien. © Wikipedia
广告

问:路德似乎也不仅仅谈宗教问题,他对社会问题也有真知灼见。

 

答:是的。不过这个问题,需要深入的分析,否则说不清路德态度前后的大变化。如果我们只注意路德在宗教领域中的工作,就会忽略虽然他摇动的是神学大厦,但世俗的大厦也连带着动摇了。而且,路德一生中有过几个不同的时期,从表面上看,他的社会政治态度也几经变化,但他对基督教的解释和体会,却坚如磐石,从未发生逆转。所以我们看他政治态度的变化,不要忘了他宗教信仰不 变的事实。这一点,我们会在后面探讨。齐梅尔曼指出,“不管怎么说,即使撇开这位宗教改革家的政治思想不谈,他的事业即宗教改革, 也必然会发生深刻的政治影响。无论开始还是后来,在路德身上都不曾有过政治改革以及政治革命的自觉计划。但是在当时的情况下,教会改革必然会导致国家变革,更不必说教会问题总是要反映在国家事务上了”。听友们可以抓住一个关键点,就是路德把《圣经》翻译成通俗的德文,使这部书成为指导大众生活的书,人们可以在这部书中自己发现耶稣基督反复强调的,是人在神面前的平等,一切压榨、欺骗、掠夺,都是违反神的旨意的。基督宣扬的最高价值是仁爱。齐梅尔曼有一段话说得很精彩,“这个教义在生活中一旦实现,就成为给人们以自由的太阳。多少世纪以来,人民在精神上一直被压抑在未成年状态中,这种未成年状态,正是专制暴政的基础。愚昧不仅是专制暴政的根据,也是它的结果。由于人们有意向人们封锁了神圣的典籍《圣经》,所以就很容易引经据典,说明专制暴政的原则是以圣书为根据的,它把理性囚禁在迷信中,以上帝的名义施暴政于世界。路德把《圣经》交到人民手里,人民现在可以自己从中进行研究、比较,得出自己的结论。这是人们向着解放的道路迈出的第一大步。真正的基础原则,一定会渗透到生活的各个领域。人们一定会从宗教上和政治上改革世界”。这段引文,可以让听友们知道路德的贡献。

 

问:德国农民起义似乎就直接证明了这个贡献。

 

答:没错。现在,一个重要的人物出场了,他就是托马斯·闵采尔,德国农民战争中最著名的领袖。他和农民起义中的其他首领不同,因为他有一整套依据基督教教义创立的理论,有明确的政治诉求。他的理想模式,很像原始共产主义,而且他是从接受路德的思想开始的,后来公开和路德对立,并最终为他的理想献出了生命。

 

问:我看我们值得花一些时间来讲讲这个人物。

 

答:是的。托马斯·闵采尔是1489年12月21日出生在哈尔茨山区的斯托尔贝格,当然对他的出生时间还有很多争论,我们就取这个通用的时间。他虽是农民战争的领袖,但他本人却是个出身富裕家庭的知识分子。他是那种有着追求真理和正义的内在冲动的献身者。性格坚强而且狂热,他早年是路德的信徒,但是他接受的是路德思想中比较极端的那一翼。他心中念念不忘的是每一个基督徒都应该为建立尘世天国而战斗。而路德的思想,却不是这样的。在路德看来,宇宙中是有两个王国,一个是属人的,一个是属神的。属人的尘世王国,是通向属神的天上王国的磨难之路。人最终得救,不过是在神的恩典之下,进入了天上王国。这个思想是他反对农民起义的理由之一。可闵采尔却坚信,《圣经》中所描述的天堂是要在尘世实现的,千禧年必将到来,基督将亲自为王,统治世界。人会在现世实现公平、正义和仁爱。路德因此称闵采尔是个幻想家。闵采尔和路德在基督教信仰上有一个共同的信念,就是基督教的真理都在《圣经》之中,而且据说闵采尔比路德还更早地就认识到了这一点。闵采尔口才很好,他讲经布道相当吸引人,因为他对《圣经》极为熟悉,随口引用,然后加以自己的诠释。他称那些由罗马天主教廷控制的传道人是“牧放盲羊的盲牧人”,揭露他们的所谓圣事活动,不过是获取私利的手段。他说,“那些盲牧人以他们冗长的祈祷,吞没寡妇的家产,守候在临终的人那里,不是因为虔诚,而是为了贪得无厌的私欲”。

 

问:看来闵采尔比路德更关注世俗事务,也更激烈。

 

答:是的。一开始,闵采尔很崇拜路德,有材料记载说,闵采尔获得的第一个教职是路德推荐的。闵采尔希望路德能号召德意志的基督徒彻底拒绝罗马教会,在一个全新的基督教基础上,重建国家和教会。他主张毫不犹豫把旧教会彻底摧毁,并且连带着废除现存的帝国体制。而这在路德却是连想都不曾想过的事儿。用齐梅尔曼的话说,“路德和这个有形的教会决裂了,但还是坚持这个教会的许多教义,并且像援引《圣经》那样,援引旧教会的信条,来反对那些要把他所坚持的这部分教义也统统抛弃的人”。这个态度引起闵采尔的不满,他认为路德是自相矛盾,不可能把改革进行到底。因为闵采尔认为,否认教皇的权力,取消赦罪、炼狱,超度礼拜这些圣事,只能算半吊子改革。他认为,人要从《圣经》中得到的不是一成不变的真理,而是一种启迪,遵循这种启迪,人确立了属于自己的真理。实际上这种对《圣经》的体会,是一种神秘主义。所以史家都认为闵采尔的神学思想有相当的神秘主义成分。我们知道,当一种信仰陷入神秘主义时,往往会走极端。所以闵采尔设想新教会,必须是上帝的真正儿女组成的,它必须纯而又纯。从这个角度看,路德就完全不符合闵采尔的要求,他本来是把路德当成《旧约》中的先知来看待的,结果他就开始攻击路德,认为路德实际上很怯懦,只谈信仰而不去实践这些信仰。所以,路德不能拯救德意志人民,人民在路德的宗教改革中,依然受苦,深陷罪恶之中。闵采尔甚至认为,这种光说不练的改革,实际上比教皇那套教义更有害,因为你明白了什么是罪恶,却不动手消灭它,这等于是姑息罪恶。在闵采尔看来,心中有基督,意味着要把基督教信念付诸实践。闵采尔在他传教的地方茨维考,发现有一批手工工人组织了一个神秘团体,他们把实现千年王国当作自己的使命,于是闵采尔开始积极参与他们的活动。自此,宗教改革活动开始出现激进的、政治活动的苗头,这让路德大吃一惊。他要站出来反对了。好,我们下次再谈。

电邮新闻头条新闻就在您的每日新闻信里

下载法广应用程序跟踪国际时事

浏览其他章节
页面未找到

您尝试访问的内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