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问主要内容
欧洲思想文化长廊

宗教改革的集大成者约翰·加尔文第五节 加尔文重返日内瓦

发表时间:

「提要」加尔文正在沃尔姆斯参加帝国会议,一位信使快马赶到,交给加尔文一封急信。加尔文读完信,掩面哭泣,因为这是日内瓦城给他的信,恳请他重返日内瓦。他们承诺将遵循加尔文的教导,重新规划日内瓦的宗教与世俗生活。

加尔文Jean Calvin (1509-1564),宗教改革的集大成者。
加尔文Jean Calvin (1509-1564),宗教改革的集大成者。 © DR
广告

问:日内瓦请加尔文回去,这等于说他们愿意重新跟随加尔文。

答:当然这是一个明确的信号。所以加尔文一时激动得哭泣。因为自日内瓦城驱逐了他,原本他的设想,以新教精神改造天主教信条、礼仪,已经破灭。而现在,日内瓦城又反过来重新邀请他回去,等于让他绝处逢生。日内瓦城给他的信中写道:“我们确信,除了要增进上帝及其圣言的荣耀与尊贵之外,您别无他求。我们谨代表小议会、大议会和全体日内瓦人民,迫切请求您回到我们这里,回到您的老地方和早先的工作上来。我们盼望,在上帝的帮助下,此事将会大有益处,将会结出更多福音之果。我们的人民一定会以您满意的方式对待您”。这就是向加尔文承诺,他们将服从加尔文。信署名是日内瓦行政长官暨议会,等于承诺整个日内瓦的行政机构都将服从加尔文。信的蜡封上是日内瓦城的名言,“黑暗过后是光明”。当然,作出回到日内瓦的决定也并不容易,因为斯特拉斯堡对加尔文一家非常好,在那里的法国新教徒,也非常尊崇加尔文。但斯特拉斯堡很大度地让加尔文自己决定去留。经过一段时间的考虑,加尔文终于在1541年9月13日回到了日内瓦。回来之后的第一件事儿,就是把在斯特拉斯堡考虑的问题付诸实现。这些考虑也是他对上一次日内瓦改革失败的反思。他起草了一份《日内瓦教会宪章》,后来这个宪章成为所有新教教会的组织基础。这个宪章提出要建立长老制。这个词presbyterian 来自希腊文,意思是德高望重者。加尔文又设计了三个职位,主牧师pastor,讲道人minister,执事deacor,长老由各会堂信众选举产生,所以有人称长老制为“教会议会制”。

问:这有点直接民主制的意思。

答:这是个很有趣儿的现象,实际上加尔文并不是个有民主意识的人,相反,他在坚持自己的信念上,表现得相当专制,不容异端。以后我们会专门来讲这个问题。但是他设想的教会组织形式,又很民主,信众选举教会负责人,还真是一人一票。这个形式被英国殖民者带到了美洲,成为美国民主制的原型。不过加尔文的《日内瓦宪章》一通过,他实际上就控制了日内瓦的生活,因为宪章中对信众的宗教生活,事无巨细都有详细的规定。比如,主日,也就是礼拜天,早晨九点开始讲道,中午给儿童讲道,下午三点再讲一次道。周内一,三,五晚上都要讲道。他还设计了领圣餐的方式、顺序,若生病不能出席讲道,要向牧师告假,等等。其中在谁有权开除某人教籍的问题上,加尔文作了一点变通,改成三次警告后,停止圣餐,以观其变。但加尔文设计的核心,是教会要能够掌控信众,让每个人真正按教会的旨意,行动和生活。因为加尔文说,他的所有设计的蓝本都出自福音书。加尔文设想的教会结构,有深刻的神学理由,那就是他的“预定说”。我简单介绍一下他的这个学说。加尔文对世人的看法相当悲观,甚至可以说有几分轻蔑,而对自己却极其自信,只是他永远说他的一切都来自《福音书》,所以他只是神的旨意的传达者和管理人。可是这个说法,无形中给了他至高无上的特权,用加尔文自己的话说,是“由于他们被任命为神的旨意的管理人,就必须冒各种风险,必须随时迫使尘世的权贵屈膝于上帝,并为上帝服务。他们毫无疑问要统治最高贵者和最低贱者,他们毫无疑问要在尘世实施上帝的意愿,并摧毁撒旦的王国,保卫羊群,消灭饿狼”。这些保卫羊群的人,也就是牧师。他们就是上帝特选之人。在加尔文看来,世人并不都配得到上帝的恩典。

问:这和路德所说的“人人皆教士”可大不一样。

答:是的,路德对人得救的看法,相当宽厚,因信称义并不排斥任何人。加尔文也谈因信称义,但他对人是满怀失望的。他说,“因人心和上帝之道常常相悖,故妄念、肉欲以及种种邪恶、卑污、无耻残酷的行为,应运而生。人偶然也有善念,但恶念太多,人心常常是罪恶的奴隶”。所以这种邪恶主导的人,不可能被上帝一律拯救入天堂。上帝之子以自己的牺牲,要拯救和能拯救的,毕竟是少数。加尔文说,“参照《圣经》经义,我们可以这样说,上帝经过深思熟虑,决定谁该获救,谁该毁灭,而这决定是早在我们出生以前就已做好,上帝的选择和考虑,除了基于他的恩典之外,完全是无理由的,获救者和他的善行无关,而被定罪之人,其永生之门的关闭,也是无需理由的”。这个“预定论”似乎是完全任意,不合情理的。它和我们惯常所说的“善有善报,恶有恶报”完全不同。那加尔文何以要这么说呢?其实,他心里明白,这样说显得武断,但他辩解说,“若说这不近情理,则人们妄自揣度上帝在冥冥之中所作的决定,则更不近情理”。也即是说,他宁愿相信上帝早已将宇宙万物的产生与归宿安排好了,他也不愿意去揣测上帝会怎样安排,因为只有这样,人才会敬畏上帝,而不存侥幸逃脱自己命运的妄想。所以加尔文反对天主教的炼狱说,因为上帝既然已经安排好一切,就不会在天堂地狱之间留一个让人洗尽罪恶的中间站。这个预定说的背后是加尔文反复申说的“神的绝对主权论”。正是因为上帝有绝对大能,去拣选自己中意之人,使之得救,所以,那种相信自己是上帝选民的人,会格外虔敬,努力去传播上帝的意愿。布鲁斯·雪莱在他的《基督教会史》中总结说,“如果路德的终极主题是‘一人因信而生’,加尔文的主题就是‘愿你的旨意行在地上如同行在天上’。加尔文将古老的预定论看成是奉献精神的源泉,他不仅将神拣选人得永生,视为心志问题,更是将之看成是信心,谦卑和道德力量的最深层的源泉”。

问:当年去北美殖民的那些英国清教徒,似乎就带着自己是神选之人的信念。

答:对,这是个典型例子。1630年,阿尔贝拉号登陆北美时,这群人的领袖约翰·温斯洛普,他是一位虔诚的加尔文宗的信奉者,讲了一段话。他说,“我们将成为整个世界的山巅之城,全世界人的眼光都将看着我们。如果我们在实现这一事业的过程中,欺骗上帝,如果上帝不再像今天这样帮助我们,那么我们终将成为世人的笑柄”。这就是美国精神的最早表达,这种神选之人的感觉,直到今天仍影响着美国的内政与外交。好,我们下次再谈。

电邮新闻头条新闻就在您的每日新闻信里

下载法广应用程序跟踪国际时事

浏览其他章节
页面未找到

您尝试访问的内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