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问主要内容
欧洲思想文化长廊

宗教改革的斗士马丁·路德第十四节 路德与德国农民战争之三——两个世界之间的路德

发表时间:

「提要」当闵采尔开始组织农民和手工业者,与诸侯、领主真刀真枪较量时,路德却完全站到反面,斥责起义者是匪徒、暴徒,甚至呼吁诸侯要下狠手镇压,不惜人头落地。路德的态度让许多人不理解,他们不明白坚信基督之爱的路德,何以会对起义农民持如此极端的态度。其实,路德的态度符合他一贯的逻辑。

马丁.路德 Martin Luther en 1528 par Lucas Cranach l'Ancien.
马丁.路德 Martin Luther en 1528 par Lucas Cranach l'Ancien. © Wikipedia
广告

问:路德对闵采尔的态度,遭到不少人质疑。你给听友们解释一下吧。

 

答:好的。我们先看闵采尔的行动。他在茨维考组织织布工人,试图夺取市政政权,并在茨维考发展信徒,人们称他这一伙人为“茨维考的狂人”。但是他们最终被茨维考市政当局驱逐出境。闵采尔是个极富有同情心的人,也自视甚高,他宣称,看到祖国的人民所受的苦难,让他下定决心为人民报仇雪恨。但是他的对手,却把他的这种正义的行为看作是被功名、野心驱使的冲动。但是齐梅尔曼不同意这种观点,他说,“他确有功名心,高傲的精神,但这种高傲精神,是与他的热情融合在一起的,他的心灵中有许多浑浊和粗野的东西。但是从这种粗野之中,却开放出一支灿烂的花朵,那就是对祖国人民的爱,对人类的爱”。我们要记住,闵采尔曾经是路德的信徒,他相信世界应该按照基督教义来改造。天国的法律应该成为尘世的国家法律。在尘世中,人在上帝面前是平等的,也就是说闵采尔是要把天国的精神,拿到尘世中来实现。被驱离茨维考之后,闵采尔到了波西米亚,到那儿,他完全继承了胡斯的精神。听友们应该还记得这位伟大的宗教改革家,他是路德的启示者。闵采尔在布拉格贴出一张公告,声称他要“继基督的卓越战士胡斯之后,使响亮的号角发出新的声音”。

 

问:胡斯之后的塔波尔派,可是诉诸暴力革命的。

 

答:没错,闵采尔就是要吸取他们的精神。只是,他采取用《圣经》为指导原则的方法,比如他引用《路加福音》19章,耶稣说,“至于我那些仇敌,不要我做他们王的,把他们拉来,在我面前杀了吧”。闵采尔借此宣称,凡不信奉上帝的统治,或者曲解上帝意思的修道士,都该杀。因为耶稣已经发出命令,他是以正义之名发布的命令,而贵族领主把上帝的一切造物,天上飞的,水中游的,地上长的,统统划归己有,反借上帝之名说穷人不得偷窃,这违反上帝的正义。很明显,闵采尔和路德不同,他是要革命,要建立一个人人平等、人人享有的世界。而路德,却只是要改良,要用传道的方式,让贵族领主们良心发现,去依从上帝的旨意。所以闵采尔认为,面对人世间的种种不公正,路德只会说“阿门”,而他却要说“穷人仇恨贵族,这是贵族自己造成的。要是我主拿着铁杖,把这些旧壶、破罐横扫一通,该有多好”。在他心中有一个坚定的信念,就是耶稣基督是站在穷人一边的,所以闵采尔是真正的基督教社会主义的创始人。从波西米亚回来之后,闵采尔已成为诸侯的公敌,他反自称“带着铁锤的闵采尔”,这话也是他从《旧约》《耶利米书》中学来的。他声称,“上帝说,难道我的话不是像一团火,不是像打碎磐石的铁锤吗?整个世界必须接受一次大震荡,这是关乎不敬上帝的人垮台,而卑贱的人翻身的一场戏”。面对闵采尔的激烈主张,路德开始反对了。其实,他并不是不同情日耳曼农民的苦难,从前他也谴责为富不仁的贵族对贫困农民的欺压。但有一条界限,他始终坚持,就是只能改良,不能革命。只能说服,不能诉诸暴力。当他看到闵采尔公开宣称要诉诸暴力时,他立刻发表了一份《为反对叛逆的妖孽,致萨克森诸侯书》。在这封信中,他说那些假先知,也就是闵采尔这类以基督之名号召反抗的人,已不满足于口头抗议,而要采取暴力行动,直接面对现存的世俗政权,面对诸侯、领主宣战,所以诸侯们必须立即行动起来,制止这些胡作非为,这样才能预防暴乱。因为路德深知日耳曼人的性格,这个认识首先是他从自己身上体会到的,因为当他身上暴躁的一面占上风时,他就会丧失理智,全凭他坚强的意志力才能压制住这种疯狂。

 

问:所以他反对闵采尔的态度格外激烈。

 

答:是的。他这是以己度人,所以他要求诸侯治住那些蛊惑农民的先知,要对他们说,“你们不要张牙舞爪,否则立即就把你们驱逐出境”。他认为,“撒旦就是通过这些邪恶的精灵来作怪的”。不过,闵采尔并非等闲之辈,他推动制定了一份指导农民起义的纲领性文件《十二条款》。这个文件详细阐明了农民要达到的主要目的,闵采尔临终前说,这个文件并不是他亲自写的。但是从条款中出现“千禧年”这些闵采尔爱用的基督教的观念,人们认为闵采尔指导了这《十二条款》的拟定。不过《十二条款》的口气,比起闵采尔的诉求要温和,所以它显然是各地的农民领袖互相协商、妥协的产物。这个文件的内容很有意思,它基本上是依照《福音书》来拟定的,但其中突出了一些福音书中对个人平等自由的论述。比如第一条,它承认,可以有牧师在教区组织活动,但是他要求信众有权利选举和罢免牧师。第二条,它承认什一税,因为这是《圣经》中记载的,但是它要求在如何使用这些税款上,要有发言权,税款应该用来帮助社区中贫穷的人。第三条说,诸侯把我们农民当作私有财产,但基督曾用他的血为我们赎罪,不管是卑微的人,还是伟大的人,都是平等的。我们是自由的人,我们要求自由,这是符合《圣经》的。农民们在《十二条款》中,详细列举了他们认为不合理的苛捐杂税,要求予以废除。应该说,农民的要求是完全合理的。

 

问:那路德对这份文件是什么态度呢?

 

答:路德看到这《十二条款》,他表示赞成。当时农民领袖寄了一份文本给路德,路德写了一篇文章《和平的建言》作为回答。他很严厉地批评诸侯,说“在你们的政府里,你们什么事儿也不做,只是苛责和剥削民众,自己过着奢侈的生活,直到让可怜的百姓忍无可忍”。而且他向贵族发出警告,“由于你们自己是使上帝愤怒的原因,假如你们不改变,上帝的愤怒就会发泄在你们身上。农民们已经揭竿而起,他们会以残酷的杀戮和流血使日耳曼毁灭”。但是,农民起义军真的开始占领庄园,抢劫财物,烧毁教堂,屠杀领主时,路德就改变了态度。为什么呢?因为路德他是站在两个世界之间,一个是世俗的日耳曼现实世界,一个是上帝主宰的超验的世界。我们下次来分析路德在这两个世界之间是如何生存的。

电邮新闻头条新闻就在您的每日新闻信里

下载法广应用程序跟踪国际时事

浏览其他章节
页面未找到

您尝试访问的内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